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小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小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一、拼音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共23个。

韵母: 单韵母:a、o、e、i、u、ü ,共6个。

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 ,共9个 。

前鼻韵母:an、en、in、un、ün ,共5个。

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共4个。

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共16个。

声调 声调符号有一声(ˉ)、二声(ˊ)、三声(ˇ)、四声(ˋ)和轻声(不标调)。

标调规则:有 a 不放过,没 a 找 o、e ,i、u 并列标在后,i 上标调把点抹,轻声不标就空着。

拼写规则 ü 见 j、q、x、y ,两点定要去。

如:ju、qu、xu、yu 。

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yi(衣)、ya(呀)、ye(耶)、yao(腰)、you(忧)、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

u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wu(乌)、wa(蛙)、wo(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

二、汉字 笔画与笔顺 汉字基本笔画有横(一)、竖(丨)、撇(丿)、捺(㇏)、点(㇔)等。

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人),从上到下(星),从左到右(地),先外后内(月),先外后内再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小)。

偏旁部首 常见偏旁部首:亻(单人旁)、讠(言字旁)、氵(三点水)、扌(提手旁)、艹(草字头)、木(木字旁)、辶(走之旁)等。

不同的偏旁部首往往表示不同的意义范畴,有助于理解字义。

间架结构 主要结构类型:左右结构(如“好”“明”)、上下结构(如“星”“花”)、半包围结构(如“区”“庆”)、全包围结构(如“国”“园”)、独体字(如“日”“人”)。

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 多音字:如“行”,读 xíng 时表示行走,读 háng 时表示银行。

同音字:如“力”“立”“利”,读音相同但字形和字义不同。

形近字:如“已”“己”“巳”,字形相近但有细微差别,要注意区分。

三、词语 词语的分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老师”“桌子”“苹果”。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如“跑”“看”“喜欢”“有”。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如“美丽”“高大”“快乐”。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百”。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如“个”“只”“条”“次”。

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词,如“我”“你”“他”“这”“那”。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等,如“很”“非常”“都”“已经”。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等前面,和它们组合起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对象等,如“在”“从”“向”“对”。

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跟”“并且”“但是”。

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时态助词(如“着”“了”“过”)、语气助词(如“啊”“呀”“呢”)。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如“高兴 - 快乐”“立刻 - 马上”。

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如“黑 - 白”“大 - 小”“高 - 低”。

词语搭配 如“鲜艳的花朵”“明亮的眼睛”“认真地学习”“飞快地奔跑”“打扫得干净”“长得高大”等,要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合理搭配。

成语积累 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如“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亡羊补牢”“自相矛盾”等,掌握成语的来源(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

四、句子 句子的类型 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说话人的看法,句末用句号。

如“今天是晴天。

” 疑问句: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你吃饭了吗?” 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叮嘱、号召等语气的句子,句末一般用感叹号或句号。

如“请把门关上!”“快过来。

” 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这朵花真美啊!” 扩句与缩句 扩句: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适当的修饰成分,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小鸟飞。

”扩为“可爱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

” 缩句: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只保留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例如“美丽的花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缩为“花园里盛开着花朵。

” 修辞手法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如“月亮像一条弯弯的小船。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如“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

”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如“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 修改病句 常见病因:成分残缺(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等)、用词不当、语序不当、重复啰嗦、前后矛盾、指代不明等。

修改方法:增(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语序)、换(更换用词不当的词语)。

五、标点符号 句号(。)

:用于陈述句的末尾,表示一句话说完后的停顿。

问号(?):用于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感叹号(!):用于感叹句的末尾,表达强烈的感情。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如“公园里有红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花。

”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冒号(:):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等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如“老师说:‘明天要考试。

’” 引号(“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表示特定称谓;表示强调突出;表示讽刺和否定。

如“他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 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如“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好多动物。

”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话题突然转变;表示声音的延长。

如“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六、阅读 阅读理解技巧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结构。

理解词句: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概括内容:学会归纳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体会情感: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主旨。

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时做到条理清晰、要点准确。

常见文体阅读 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分析文章的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物品线索等)。

说明文:掌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了解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熟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及其作用。

童话、寓言:理解童话和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

七、写作 写作基础 语句通顺:用词恰当,句子完整,符合语法规则。

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常见作文类型 写人作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等,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

记事作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可融入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写景作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描写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状物作文:介绍物品的外形、特点、功能等,可采用总分总等结构,表达对物品的感情。

写作步骤 审题立意: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写作主题和中心思想。

选材构思:围绕中心选取合适的材料,确定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起草初稿:按照构思进行写作,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修改完善:检查错别字、语病,对内容进行补充、删减和调整,使文章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