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晌午、筛酒、武艺、寻思、诡计、霹雳、酥软”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主要内容,掌握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故事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快速浏览、精读等方式,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培养学生对智慧和策略的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状态,感受其智慧的精妙之处。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智慧,思考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
歌曲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你们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
教师顺势引出:“今天我们要走进《三国演义》中另一个精彩的故事——《空城计》,看看诸葛亮又施展了怎样惊人的智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如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纠正读音。
重点讲解“晌(shǎng)午”“筛(shāi)酒”“诡(guǐ)计”“霹(pī)雳(lì)”等较难的字词,通过举例、组词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课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城中兵力空虚的危急情况,设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
故事可分为起因(司马懿兵临西城)、经过(诸葛亮布置空城计)、结果(司马懿中计退兵)三个部分。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20分钟) 聚焦“诸葛亮施计”部分,默读相关段落,思考: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决定使用空城计的?他是如何布置空城计的?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分析: 从“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等语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找出描写诸葛亮布置空城计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如“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描写,感受诸葛亮的镇定自若、足智多谋。
接着分析“司马懿中计”部分,提问:司马懿看到空城后有哪些反应?他为什么会中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司马懿看到空城后“心中大疑”,“勒住马,回顾左右曰:‘汝辈岂知诸葛孔明之用兵,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司马懿生性多疑,他深知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所以看到空城反而不敢进城,最终中计退兵。
这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对司马懿性格的了解,进一步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
组织小组讨论: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诸葛亮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知己知彼;司马懿多疑、谨慎。
(四)深入探究,体会智慧(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空城计能够成功,关键因素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一是诸葛亮对司马懿性格的精准把握,知道他多疑,不敢轻易冒险;二是诸葛亮自身的镇定自若,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冷静地布置空城计,迷惑了司马懿;三是巧妙的布局,大开城门、百姓洒扫、自己城楼抚琴等安排,营造出城中有埋伏的假象。
提问:从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这件事上,我们能学到哪些智慧?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智慧有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要冷静思考,充分了解对手,利用对方的弱点,巧妙地解决问题。
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应对危机上,在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了解他人、保持冷静、灵活应变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事情。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5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空城计》,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析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空城计背后的智慧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了解更多精彩的故事和智慧谋略;或者组织一次“《三国演义》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班级里分享自己读到的有趣故事。
(六)布置作业(5分钟)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把《空城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以“我心目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