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补偿心理
自己儿时的不愉快经验、成长道路上的坎坷经历、不能实现的梦想和内心承受的种种压抑,逐渐汇集形成一股压力,压迫着自己去在孩子的身上寻求补偿。这种补偿心理渐渐形成两种互相矛盾的做法:一方面是尽量在孩子身上钩织美梦,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拥有“幸福”,另一方面却时时刻刻担心着孩子的未来,因而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对孩子诸多苛求,管教也越来越严厉。
第三、代工心理
很忙,不管是因为生活无序造成的忙乱,还是工作与社会活动太多造成的忙碌,总之是没时间陪孩子。于是内心感觉对孩子有所亏欠,于是不惜倾尽财力,为孩子安排一切:各种各样的特长课程、兴趣活动。孩子喜欢的要上,不喜欢的也要上。是不是完全在为孩子的学习与未来发展设想?我看也未必,最主要的目的是借此填补所有自己的缺席时间,代替自己来陪伴孩子成长。
这三个误区,不管你踏入几个,对于孩子成长,其结果都是不利的。不但不能令孩子享有幸福感,反而抑制或打击了情商发展。许多家长在发觉“事与愿违”的时候,有没有想通何以会好心办了坏事呢?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能造就孩子的“幸福感”?如何才能增进孩子的情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