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会写“葵、羹”等11个字,能正确读写“乖巧、驯良”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动物情感以及描写动物动作、神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所做的努力以及它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体会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建立的深厚情感,懂得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狐狸在森林中活动的视频,提问学生对狐狸的印象。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故事、影视中狐狸的形象,大多是狡猾、阴险的。
引出课题《金色的脚印》,质疑:“金色”通常代表美好、珍贵,为什么课文会用“金色的脚印”为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利用PPT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重点讲解“拽、踱、警惕”等较难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动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狐狸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出起因(正太郎家的佣人捉来一只小狐狸)、经过(老狐狸想尽办法救小狐狸,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产生情感并帮助它们)、结果(小狐狸回到父母身边)。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20分钟) 学习老狐狸救小狐狸的部分 找出描写老狐狸救小狐狸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老狐狸都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如“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奔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然后一齐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
”通过“奔、兴高采烈、跳来跳去”等动作描写,体会老狐狸见到小狐狸时的兴奋与喜悦。
又如“老狐狸在地板下面做了窝!”“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
”感受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所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老狐狸对小狐狸深深的爱。
学习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的互动部分 正太郎发现老狐狸和小狐狸的事情后,他有哪些举动?他对狐狸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正太郎对狐狸的同情、关心与帮助。
如“正太郎觉得,小狐狸很可怜。
……他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
”“正太郎为了救出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是老狐狸救了他。
” 组织学生讨论:正太郎为什么要帮助狐狸一家?从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的相处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建立起信任和深厚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理解“金色的脚印”含义(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金色的脚印”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归纳:“金色的脚印”表面上指的是阳光照耀下,狐狸一家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实际上“金色”代表着美好、珍贵,象征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建立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如同金子般珍贵,所以用“金色的脚印”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5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再次强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或者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六)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以“我和动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小练笔,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