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试题 1 一、基础知识(18 分,每题 3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赍发(jī) 迤逦(yǐ) 仓廒(áo) 孤僻(pì) B. 辖制(xiá) 怂恿(sǒng) 酒馔(zhuàn) 祈祷(qǐ) C. 陶冶(yě) 讥诮(qiào) 撮合(cuō) 憎恶(zèng) D. 滑稽(jī) 辖制(xiá) 鲜见(xiān) 周济(jì)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接壤 拌倒 吊脚楼 踩高跷 B. 干燥 划船 擂战鼓 吹唿哨 C. 泅水 踪迹 没羽箭 泯嘴笑 D. 嘱附 渡口 气吁吁 笑眯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______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几声。
②两人接着便说了些关于那个女人的一切,使用了不少______字眼。
③翠翠带了黄狗向各处人丛中挤着去找寻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______。
A. 警告 粗鄙 踪迹 B. 警示 卑鄙 踪迹 C. 警告 卑鄙 行踪 D. 警示 粗鄙 行踪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B.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 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作品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讴歌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B. 契诃夫是 19 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
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D.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他不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
二、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 9 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德治主义。
德治主义者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德服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中庸”,即“允执厥中”。
“中庸”的基本涵义是适度把握,以协调为主导,达到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
这种价值原则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秉持的是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即“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并非意味着人类可以无限度地向自然索取,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同时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自然的运化过程。
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人倡导“和为贵”,追求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在处理问题时,中国人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不走极端,力求找到一种平衡的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倾向于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看待问题。
在古代哲学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强调宇宙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例如,儒家认为“万物皆备于我”,道家主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教则宣扬“万法归一”。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筑布局讲究对称、和谐,文学作品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等。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两个重要基础。
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
C. 家族本位特点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同时也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D.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中庸”,它强调以协调为主导,适度把握,达到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这种价值原则只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人际交往等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B. 德治主义者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德服人”,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
C. “中庸”的基本涵义是适度把握,以协调为主导,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人倡导“和为贵”,追求和谐融洽的氛围,这是“中庸”价值原则的体现。
D.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倾向于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古代哲学中,儒、道、佛都强调宇宙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这与西方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扩展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因此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B. “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既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体现了“中庸”的价值原则。
C.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思维,体现在建筑布局讲究对称、和谐,文学作品注重情节完整性和人物关系复杂性等方面。
D. 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中庸”为最高价值原则,注重整体思维,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只能是德治主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3 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无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曰:“何以言之?”密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权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华又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密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 B. 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 后刘终,服阕 阕:停止 D.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转:归家 11.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密有才华的一组是( )(3 分) ①有暇则讲学忘疲 ②周门人方之游夏 ③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④乃上疏曰…… ⑤司空张华问之曰…… ⑥密诗末章曰…… A. ①③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 李密在祖母刘氏病重时,睡在祖母身边,端汤喂药,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C. 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一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D. 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 分)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 15 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龙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 首联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 颔联通过听觉和视觉描写,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在寂静的寒夜中显得分外悲壮,三峡的星河在江水中摇曳不定,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C. 颈联中“野哭”的原因是战争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夷歌”则表现了少数民族的欢乐,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D. 尾联诗人想到诸葛亮、公孙述等历史人物都已化为黄土,自己的人事往来和音书也都断绝,不禁感到寂寞无聊。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逍遥游》中写宋明理学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2)《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3)《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四、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今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