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全诗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 Galilee,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面逐句为你解析诗意: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点明地点,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山景图,秋天的夜晚,峨眉山头高悬着半轮明月。
“半轮秋”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态是半圆的,还巧妙地将秋月之景与秋夜之“秋”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清朗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影入平羌江水流:“影”指月影;“平羌江”是青衣江的别称,位于峨眉山东北。
此句紧承上句,写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明月的影子倒映在澄澈的江面上,随着江水潺潺流动,动静结合,画面富有动感与美感,给人以悠然不尽之感。
诗人在船上顺流而下,看着江中月影相伴,既展现了旅途景色的美妙,也隐隐透露出一丝孤独。
夜发青溪向三峡:“发”即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县峨眉山附近;“三峡”这里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一说指乐山县的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
这句说的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乘船从清溪出发,前往三峡。
交代了行程,同时“夜发”二字突出了出发时间的特殊性,更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的色彩。
思君不见下渝州:“君”在这里指代友人;“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诗人在旅途中思念友人,却难以相见,只能怀着这份思念之情继续乘船顺流而下,直抵渝州。
此句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深深的思念之意抒发得真挚动人,在叙事中饱含深情,余韵悠长。
整首诗意境清朗优美,短短四句,连用五个地名,通过描写峨眉山月夜行船的情景,把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前路的憧憬与漂泊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