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以下为你介绍描写不同传统节日的古诗: 春节 《元日》——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这首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爆竹声”渲染节日氛围,“一岁除”表示旧年过去,“春风送暖”带来生机,“屠苏”是春节喝的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描绘日出时光明温暖的景象,“新桃换旧符”体现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展现万象更新的欢乐气氛 。

元宵节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宵夜的美好场景,花灯明亮如白昼,恋人在黄昏后约会,充满浪漫甜蜜。

下阕写今年元宵,景色依旧但人已不在,通过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伤感,以乐景衬哀情,表达深深的思念。

清明节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首句点明时间是清明,“雨纷纷”营造凄凉氛围。

“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指出门在外的人,“断魂”写出他们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哀伤惆怅。

后两句通过询问酒家位置,引出“杏花村”,给人一丝慰藉,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端午节 《端午即事》——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诗人在端午这天收到艾草,引发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丹心照夙昔”表明自己始终秉持爱国之心,“鬓发日已改”叹时光流逝。

最后想追随屈原,却因距离遥远难以实现,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中秋节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壮阔,一轮明月从海面升起,此时远在天涯的亲人共同仰望。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写因距离远而埋怨长夜漫漫,整夜都在思念。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通过动作细节体现对月的留恋和思念之久。

最后想送月光给对方却无法做到,只能在梦中相见,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开篇“独在异乡为异客”两个“异”字强调在他乡的孤独陌生。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节日时这种思念更加强烈。

后两句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少一人”突出自己的孤单,以对方的活动体现自己的思念,构思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