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审判员的职责

审判员是指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 ,其职责涵盖众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案件审理相关 庭前准备: 仔细查阅卷宗材料,全面了解案件基本情况,熟悉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诉讼请求及答辩意见等,梳理案件争议焦点,为庭审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在民事合同纠纷案件中,提前查看合同条款、往来沟通记录等证据材料,确定双方对于合同履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争议点。

组织庭前会议,召集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就回避、管辖权异议、证据交换、争点整理等程序性事项进行处理,确保庭审程序顺利推进。

主持庭审: 公正、有序地主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各个庭审环节,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等诉讼权利。

引导当事人围绕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陈述和辩论,控制庭审节奏和秩序,防止庭审出现混乱或无序局面。

比如在刑事庭审中,确保被告人有足够时间对指控事实进行陈述和辩解,保障控辩双方平等的发言机会。

对庭审中出示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通过询问证人、鉴定人,对物证、书证等证据进行当庭查验等方式,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案件合议: 在案件审理终结后,参与合议庭评议。

根据庭审调查和辩论情况,与其他合议庭成员共同对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结果等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

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对案件作出公正的评判。

如果是独任审判的案件,则由审判员独立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和判断,无需进行合议环节,但同样要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公正裁决。

裁判文书制作: 根据合议庭评议结果或者独任审判的决定,负责起草裁判文书。

准确阐述案件事实、适用的法律条文以及作出裁判的理由和依据,确保裁判文书逻辑严谨、文字通顺、格式规范。

裁判文书不仅要对案件的处理结果进行明确表述,还要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清晰界定,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

例如一份民事判决书需详细说明判决某方承担责任的事实依据和法律条款。

其他职责 执行与监督:监督当事人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

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时,审判员需按照法定程序,对执行申请进行审查,并依法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建议:在审判工作中发现有关单位或部门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引发类似纠纷或影响社会秩序时,及时提出司法建议。

通过发送司法建议书,促进相关单位改进工作、完善制度,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

例如针对某类经济犯罪案件暴露出的企业财务管理漏洞,向相关企业提出加强财务监管的司法建议。

业务研究与指导:资深审判员还需承担一定的业务研究和指导任务。

参与审判业务研讨活动,总结审判经验,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对年轻审判员或法官助理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审判业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