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没有完全统一、绝对意义上划分东西南北的单一分界线,不同领域依据不同标准有不同划分界限: 南北分界线 通常所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气候差异: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在冬季,秦岭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使得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温差异明显,该线以北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结冰期 。
降水差异:大致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以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一般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地区降水较为充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植被差异:以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农业生产差异: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
东西分界线 从经济地理和人口分布角度,较为常用的是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 )。
该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 )至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这条线形象反映了中国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特点: 人口分布:线东南半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3.8%,但人口占比高达94.1% ;线西北半壁土地广袤,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2%,但人口仅占5.9%。
经济发展:东南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集中了众多大城市和产业聚集区;而西北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