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范文3篇)

《歌声与微笑》音乐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并能准确把握歌曲节奏与旋律。

通过聆听、哼唱、跟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让学生感受歌曲中传递的友好、欢乐情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节奏和装饰音。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难点

能够清晰、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充分展现出友好、欢乐的情绪,实现情感与歌声的完美融合。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小朋友们手拉手欢乐玩耍的视频,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视频里大家开心的样子,你们心情怎么样?如果要把这份快乐用歌声传递出去,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歌曲合适呢?”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歌声与微笑》。

歌曲介绍(3分钟)
向学生简单介绍《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它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流畅,歌词充满了友爱与欢乐,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常常被用于各种联欢活动中,旨在传递友谊和快乐。

初听歌曲(5分钟)
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听完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歌曲带来的感受,如欢快、活泼、喜悦等。

学唱歌曲(15分钟)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轻轻哼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一边唱一边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打出节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唱完后,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中的八分音符节奏和装饰音,通过多次模仿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唱法。

一句一句教唱学生第一段歌词,每教完一句,让学生跟着唱几遍,及时纠正发音不准确和节奏不对的地方。教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比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这句,让学生明白这是在表达友好和分享快乐。

用同样的方法教唱第二段歌词,重点指导学生唱好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通过对比示范,让学生感受有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与没有时的不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

组织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以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增强演唱的效果。

 

情感处理与表现(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演唱这首歌,才能把歌曲中的友好、欢乐表现出来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指导,告诉学生要用明亮、欢快的声音,面带微笑,充满热情地演唱。再次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可以通过指挥、提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

拓展与创编(5分钟)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歌曲设计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舞蹈,用来配合演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并给予评价。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新的歌词,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创编的歌词,并一起尝试演唱。

 

课堂总结(2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和取得的进步。强调歌曲《歌声与微笑》所传达的友谊和欢乐的主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歌声和微笑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传递快乐。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歌曲《歌声与微笑》的音频及伴奏、钢琴

六、课后作业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为家人演唱《歌声与微笑》,并和家人分享自己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知识和快乐。

《蜗牛与黄鹂鸟》音乐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轻松、诙谐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和独特韵味。

通过欣赏、模仿、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让学生从歌曲中体会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清晰地唱出歌词。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用恰当的情感和声音表现歌曲。

 

难点

能够生动地表现出歌曲中蜗牛和黄鹂鸟不同的形象特点,通过声音和表情将歌曲的趣味性展现出来。

引导学生在创编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且符合音乐规律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小动物在森林里活动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出现蜗牛缓慢爬行和黄鹂鸟欢快飞翔的画面。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视频里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呀?你们觉得蜗牛和黄鹂鸟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发学生对蜗牛和黄鹂鸟特点的讨论,然后顺势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歌曲背景介绍(3分钟)
向学生介绍《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是一首台湾校园民谣,创作灵感来源于大自然中蜗牛和黄鹂鸟的有趣互动。歌曲以简单易懂的歌词和轻快活泼的旋律,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初听歌曲(5分钟)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频,让学生认真聆听,同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拍和韵律。听完后,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描述歌曲的情绪,如欢快、有趣、活泼等,并鼓励学生分享听到的歌词内容。

学唱歌曲(15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一边唱一边用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蜗牛和黄鹂鸟的形象,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趣味性。唱完后,带领学生逐句学唱,重点指导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节奏,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教唱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比如“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让学生想象葡萄树的样子。对于“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引导学生体会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每教完一句,让学生反复练习,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教唱完第一段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几遍,再教唱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词。

组织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提醒学生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歌曲表现与情感处理(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蜗牛和黄鹂鸟的性格特点分别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它们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告诉学生用较慢、沉稳的声音表现蜗牛,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黄鹂鸟。再次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学生通过声音和表情将蜗牛和黄鹂鸟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拓展与创编(5分钟)

引导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简单的表演动作,如蜗牛爬行的动作、黄鹂鸟飞翔的动作等,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新的歌词,改变歌曲中的角色或情节。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创编的歌词,并一起尝试演唱新的版本。

 

课堂总结(2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意表现。强调从歌曲中学习到的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像蜗牛一样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频及伴奏、钢琴

六、课后作业

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蜗牛与黄鹂鸟》,并尝试将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家人听。

《小红帽》音乐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准演唱歌曲《小红帽》,感受歌曲的欢快风格。

通过聆听、分析、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了解《小红帽》的故事,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纯真情感,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演唱。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难点

能够细腻地表现出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情感,通过声音和表演将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

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进行富有创意的表演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小红帽》的动画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现小红帽提着篮子走在森林里的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简单说一说小红帽在做什么?”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回忆和讨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小红帽》。

歌曲介绍(3分钟)
向学生介绍《小红帽》这首歌曲改编自经典的格林童话,歌曲以简单易懂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讲述了小红帽去看望奶奶途中发生的故事。它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深受孩子们喜爱。

初听歌曲(5分钟)
播放歌曲《小红帽》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曲所描绘的画面。听完后,提问学生:“歌曲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歌曲的情绪,如欢快、温馨、有趣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学唱歌曲(15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一边唱一边用手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唱完后,带领学生逐句学唱,重点指导歌曲中的装饰音和附点音符,通过示范、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唱法。

教唱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比如“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让学生想象小红帽的心情和动作。每教完一句,让学生反复跟唱,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

教唱完第一段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几遍,再教唱第二段歌词。组织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提醒学生注意声音的连贯和情感的投入。

 

歌曲情感表现与处理(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小红帽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心情是怎样的?遇到大灰狼时又会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表情来表现这些不同的情绪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指导,告诉学生用欢快、轻松的声音表现小红帽去外婆家时的心情,用紧张、害怕的声音表现遇到大灰狼的情景。再次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学生通过声音和表情将不同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拓展与表演(5分钟)

引导学生分组为歌曲设计简单的表演剧本,加入角色对话和动作,将歌曲改编成一个小型音乐剧。每个小组进行排练,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展示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新的结尾,或者改变故事的情节。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创意,并一起讨论如何将这些创意融入到音乐表演中。

 

课堂总结(2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精彩表现。强调从歌曲和故事中学习到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歌曲《小红帽》的音频及伴奏、钢琴

六、课后作业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小红帽》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