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熄灭、厄运、摇曳”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
展示战争相关图片,提问学生在战争时期人们可能会面临哪些危险和挑战,引出课文《半截蜡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等工具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通过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式,纠正读音。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半截蜡烛”讲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应对德军搜查的语句,分别用不同符号标注出来。
分析伯诺德夫人的表现:请学生找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语言的句子,如“伯诺德夫人把那半截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轻轻地放在餐桌上”,体会她在危险面前的沉着冷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分析杰克的表现:找出描写杰克言行的句子,如“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感受杰克的机智勇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杰克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分析杰奎琳的表现:抓住杰奎琳的语言、神态描写,如“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她的聪明可爱以及在关键时刻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杰奎琳形象的认识。
总结写法,拓展延伸(7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需要机智应对困难的情况,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思考如果是自己处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处境中,会怎么做。
课堂小结(2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时刻展现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布置作业(1分钟)
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通过人物的言行描写表现一个人物的某种品质。
阅读其他有关战争时期人们英勇抗争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半截蜡烛》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会写“烛、怯”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蜡烛、昏暗”等词语。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领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热爱祖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面前的镇定自若和爱国情怀。
难点
深入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悬疑电影片段,营造紧张的氛围,然后提问学生:在面对危险和困境时,怎样才能巧妙地化解危机?由此引出课题《半截蜡烛》,让学生猜测课文可能讲述的内容。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8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如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厄运、摇曳、从容不迫”等词语的意思,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讲解。
研读文本,感悟品质(18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情报,分别采取了哪些行动?这些行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分析伯诺德夫人时,抓住她“取出油灯”“吹灭蜡烛”等动作描写,体会她的冷静沉着;分析杰克时,从他“打了个懒懒的哈欠”“慢慢站起来”等神态、动作描写,感受他的勇敢机智;分析杰奎琳时,通过她“娇声地说”“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等语言、神态描写,领悟她的聪明可爱和勇敢无畏。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中的一员,身处当时的危险环境,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4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伯诺德夫人一家保护情报的过程,总结他们的优秀品质,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提问学生:从伯诺德夫人一家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
课堂练习(4分钟)
在黑板上出示一些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让学生判断这些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或心情。
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几句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布置作业(1分钟)
把《半截蜡烛》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收集其他爱国英雄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半截蜡烛》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准确认读和书写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完好无损、喃喃自语”等词语的意思。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德军周旋过程中的智慧和勇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面前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精神。
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在紧张局势下的复杂心理活动,以及这种心理活动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悬念导入(5分钟)
教师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战争时期的惊险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藏在半截蜡烛里,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那么,这半截蜡烛里到底藏着什么?主人公又是如何保护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半截蜡烛》去寻找答案。”
初读课文,梳理内容(7分钟)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秘密情报,与闯进家中的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最终成功保住了情报。
精读品味,分析人物(20分钟)
聚焦人物语言:找出文中人物的对话,如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军官的对话、杰克与德军军官的对话、杰奎琳与德军军官的对话等,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意图,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注人物动作:圈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如“端、拿、搬”等,分析这些动作背后所反映的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在紧张局势下的冷静和机智。
留意人物神态: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语句,如“脸色苍白、镇定自若”等,探讨这些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和德军军官,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亲身体验故事中的紧张氛围,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品质。
总结写法,迁移运用(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提供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描写一个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堂总结(2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爱国精神和机智勇敢的品质对我们的启示,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勇敢应对。
布置作业(1分钟)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以“爱国”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