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鸡》文言文阅读
原文
今有人日攘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③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④然后已⑤。”如知其非义,斯⑥速已矣,何待来年?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攘(rǎng):窃取,偷。
②道:行为,做法。
③损:减少。
④来年:明年。
⑤已:停止。
⑥斯:就,则。
阅读题目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或告之曰( )
请损之(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非君子之道。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日:每天。解析:在古文中,“日”常见的意思有“太阳”“白天”“每天”等,在这里结合语境“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表示有人每天偷邻居的鸡,所以“日”应解释为“每天” 。
或:有的人。解析:“或”在古文中有“或许”“有的人”等含义,“或告之曰”意思是有的人告诉他说,故“或”解释为“有的人”。
损:减少。解析:“请损之”联系前文要改变偷鸡的行为,以及后文“月攘一鸡”(每月偷一只鸡)可知,这里是请求减少偷鸡的频率,所以“损”是“减少”之意。
已:停止。解析:“以待来年然后已”意思是等到明年然后停止,“已”结合语境就是“停止”的意思。
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解析:“是”指代前面偷鸡这件事,“非”表示否定“不是”,“君子之道”即君子的行为准则,所以翻译为“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合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解析:“如”是“如果”;“知其非义”即知道那样做不合道义;“斯”是“就”;“速已”指赶快停止;“何待来年”就是为什么要等到明年,按照这个思路连贯起来就是完整的译文。
对于错误的行为,要下定决心立即改正,不能找借口拖延时间。 解析:文中偷鸡的人明明知道偷鸡不对,却想慢慢减少偷鸡次数,等到明年再停止,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一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就要果断地立即改正,不要给自己找理由拖延,否则错误可能会持续下去,造成更不好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