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饰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出了绿色的锦缎。
母亲累了,总是躺在田埂上,仰望着天空。
母亲身体弱, 精力不够, 但她每天都是在天没亮就下田了, 太阳落山了才 收工。
实在体力不支, 就 在 田 埂 上 躺 一会儿。
我还记得那个冬日,母亲站在门口剥葱。
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雪吹打在母亲身上、脸上,我在屋里看着母亲,心里一酸,忍不住跑去夺下母亲的葱。
母亲说:孩子,去吧,碗里有糖,拿去吃吧。
我没有说话,把葱放到母亲手上,然后搂住母亲,再也不松手了。
我那时感受到的,是母亲的温暖,是母亲的坚强,是母亲的无私奉献。
岁月的辛劳染白了母亲的头发,我抚摸着母亲的白发,心中涌起阵阵愧疚。
母亲啊,您的白发是田野上最美的风景,您的付出是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阅读题目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事来体现母亲的辛苦?请简要概括。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立”字) 我抚摸着母亲的白发,心中涌起阵阵愧疚。
(“抚摸”一词) 文章以“田野上的白发”为题有什么作用?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件事:母亲在乍暖还寒的4月,为防止老鼠吃掉稻种,在田野上敲盆赶鼠,已守了三个昼夜。
第二件事:父亲病倒时,正值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拔秧、运秧,白天插秧,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
作用:通过“蹒跚地转悠”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田埂上走动的艰难状态,表现出母亲的疲惫;“灯火如豆”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衬托出母亲独自一人在田野守夜的艰辛与不易 。
“立”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秧苗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秧苗在母亲的劳作下整齐生长的状态,侧面表现出母亲插秧技术的娴熟以及劳作的辛苦。
“抚摸”一词是对“我”的动作描写,细腻地表达出“我”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因母亲为家庭付出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愧疚之情 。
线索作用:“田野上的白发”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将母亲在田野上辛勤劳作的不同场景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严谨。
象征意义:“白发”象征着母亲为家庭、为子女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田野上的白发”突出了母亲与田野紧密相连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吸引读者:标题新颖独特,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勤劳能干:如“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在大忙季节,母亲独自承担起家里家外的农活,从早到晚忙碌不停,体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坚强坚韧:父亲患不治之症不能劳动,家里里里外外都靠母亲一人操持,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母亲没有抱怨和退缩,而是坚强地承担起一切,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体现了她的坚强坚韧。
关爱家人:母亲为了照顾父亲和小弟,不愿离开家,即使在田野守夜驱赶老鼠很辛苦,也坚持守护着家里的责任田,只为能更好地照料家人,如“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体现了她对家人深深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