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古代的诗词歌赋

古代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多样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以下为你分类介绍一些经典作品: 诗 唐诗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写客居他乡的静夜之景,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国家的破败和人民的苦难,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宋诗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借游览庐山的所见所感,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

词 唐五代词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中通过对女子晨起梳妆的细致描写,委婉地表达了她的孤独寂寞和哀怨之情。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情感,抒发了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

宋词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离别词的经典之作,细腻地刻画了离别的场景和词人的伤感之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又蕴含着对人生的旷达态度。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少女时期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展现了词人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无忧无虑。

歌 古代的“歌”往往与音乐紧密相连,很多诗歌在当时也是可以传唱的。

例如乐府诗,它是汉代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乐府”采集整理的诗歌。

《木兰诗》: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善良、机智聪慧的巾帼英雄形象。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

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此赋极铺张扬厉之能事,词藻丰富,描写细腻,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互相夸耀的言论,展现了汉帝国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

曹植《洛神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对洛神的美貌和姿态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辞采华美,想象丰富。

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在记游的同时,融入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豁达超脱的情怀,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