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培养语感。
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人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的厌恶之情,领悟诗人追求自由、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意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及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田园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是否向往这样宁静、自然的生活?然后引出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毅然放弃官场,回归田园,写下了许多描绘田园生活的优美诗篇,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强调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黑暗腐败,他多次出仕又辞官,最终彻底归隐田园。
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归园田居》正是他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真实感受。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全班齐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研读诗歌,理解诗意(15分钟) 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诗歌,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疏通诗意。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俗韵”指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丘山”指代田园生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比喻污浊的官场;“三十年”是夸张说法,实际约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比喻,以“羁鸟”“池鱼”自比,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请学生逐句翻译诗歌,教师进行点评和完善,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意。
深入赏析,体会情感(15分钟) 分析诗歌意象:提问学生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暧暧”“依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这些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画面。
探讨情感变化:让学生思考诗人从“误落尘网”到“守拙归园田”,情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讨论得出,诗人先是对官场生活的悔恨和厌恶,而后是回归田园的喜悦和满足。
体会人生理想: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生平,谈谈对诗人追求自由、回归自然人生理想的理解。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强调这首诗在田园诗中的重要地位。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其他田园诗,比较不同诗人笔下田园生活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田园诗的理解。
布置作业(5分钟) 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
以“我心中的田园生活”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感悟。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品味诗歌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诗歌意境。
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志趣和精神追求。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 播放一段轻柔的田园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提问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你们是否渴望有一片宁静的田园,让心灵得到放松?今天,我们跟随陶渊明的脚步,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
知识讲解(7分钟) 介绍陶渊明:通过PPT展示陶渊明的简介、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重点强调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如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恬淡闲适等。
讲解背景:说明《归园田居》创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此时他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全身心投入到田园生活中,这首诗正是他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初读诗歌(10分钟)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的优点和不足。
全班齐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初步目标。
疏通诗意(15分钟)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将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标注出来。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小组代表提出仍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形容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形容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了乡村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以动衬静。
请学生再次逐句翻译诗歌,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正,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意。
精读品味(15分钟) 语言赏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质朴平实,“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清新自然,分析其用词的精妙之处。
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却又韵味十足的特点。
意境分析:提问学生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诗歌营造的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意境。
情感探究: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背景,思考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田园生活。
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田园的深深眷恋之情。
对比拓展(5分钟) 展示一首描写城市生活的现代诗,与《归园田居》进行对比。
让学生讨论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意境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对田园诗特点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田园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诗歌的重点字词、诗意、意境和情感。
强调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布置作业(2分钟) 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
仿照《归园田居》,运用所学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创作一首短诗,表达自己对某种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自然、真实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把握诗歌意境。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教学难点 深入挖掘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讲述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在繁华的都市中忙碌奔波,身心疲惫,偶然一次机会,他来到乡村,看到宁静的田野、质朴的农舍,顿时感到内心无比宁静和放松,于是他决定放弃城市的生活,来到乡村定居。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这个人,你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为什么?由此引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的故事,导入新课。
作者与背景介绍(5分钟) 请一位学生上台介绍陶渊明,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补充。
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重点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解诗歌创作背景:强调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朽,以及陶渊明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这些因素促使他毅然辞官,回归田园,从而创作了这首《归园田居》。
初读诗歌(10分钟) 教师富有激情地范读全诗,同时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开展“朗读挑战赛”,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学生作为评委,从读音、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
评选出最佳朗读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全班齐读,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理解诗意(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4 - 5人。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翻译诗歌,每人负责几句,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确保全组理解诗意。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翻译情况。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
教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比喻官场的束缚,“自然”既指大自然,也指诗人自由的本性。
请学生再次完整地翻译诗歌,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深入赏析(15分钟) 意象分析: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分组讨论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和作用。
例如,“羁鸟”“池鱼”象征着诗人在官场的束缚,“旧林”“故渊”代表着诗人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角色扮演:设置情境,假设学生是陶渊明,让他们描述自己在田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探讨: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背景,深入探讨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提问学生: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诗人的这些情感?这种情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意象、情感以及艺术特色等。
强调陶渊明诗歌所传达的追求自然、自由、真实生活的人生哲理,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拓展延伸(5分钟)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田园诗,如《饮酒·其五》《桃花源记》等,进一步感受陶渊明的诗歌魅力和思想境界。
让学生以“我心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布置作业(5分钟) 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
收集整理一首你喜欢的田园诗,并制作成一张手抄报,下周一交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