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范文3篇)

《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对文中描写外祖母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的分析,感受外祖母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外祖母深深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外祖母的形象特点。

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对外祖母深厚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因外祖母而带来的温暖与美好。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童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在我们的童年里,总会有一些难忘的朋友陪伴着我们。

你们童年最好的朋友是谁呢?他(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几位同学分享)今天,我们要走进作者维·德拉贡斯基的童年,去认识他童年的一位特殊朋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皱纹”“胸脯”“惩罚”等词语的意思。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童年的朋友”写了哪些事?引导学生概括出主要内容:“我”把外祖母的头发剪掉,外祖母没有惩罚“我”,还亲切地给“我”讲关于头发的故事。

精读课文,感悟形象 学习描写外祖母外貌的段落。

指名朗读描写外祖母外貌的句子,思考: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抓住“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等语句,体会外祖母头发的浓密以及她和蔼可亲的形象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对外祖母的喜爱之情。

学习外祖母与“我”对话的段落。

分角色朗读外祖母与“我”的对话,思考:从对话中,你感受到外祖母怎样的品质? 抓住外祖母说的“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说!”等语句,体会外祖母的温柔、宽容和对“我”的关爱。

组织学生讨论:外祖母为什么没有惩罚“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外祖母对“我”深深的爱。

学习描写外祖母动作的段落。

找出描写外祖母动作的句子,如“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

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体会外祖母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表现出外祖母的活力与慈爱。

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外祖母的形象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外祖母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让学生明白外祖母的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温暖、快乐和安全感。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作者对外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仿照课文的写法,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镶”“兜”“蒜”等。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分析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外祖母对作者的关爱,体会作者对外祖母的深情厚谊,珍惜身边的亲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外祖母的语句,把握外祖母的形象特征。

学习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难点 深入体会作者对外祖母那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并能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 展示一些童年照片的课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刻的朋友,分享与朋友之间的趣事。

然后引出作者童年的朋友——外祖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或课后注释理解其含义。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式认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利用图片、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镶银边”“小脑袋瓜”等词语的意思。

精读品味,感悟形象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外祖母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用不同符号标注出来,思考这些描写表现了外祖母怎样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互相补充。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全班汇报: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重点语句。

外貌描写:“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通过对头发的细致描写,突出外祖母头发的浓密,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也暗示了外祖母生命力的旺盛。

语言描写:“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外祖母的话语充满了诗意和温情,体现了她的温柔和耐心。

动作描写:“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通过对外祖母微笑时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出她的乐观开朗。

总结形象:引导学生综合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概括外祖母的形象特点:和蔼可亲、温柔善良、乐观开朗、充满爱心。

体会情感,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外祖母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如“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体会作者对外祖母深深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外祖母会成为作者“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外祖母的爱对作者成长的重要影响,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亲情的力量。

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写作训练: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选择自己身边的一个人,运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写一个片段,突出人物的特点。

分享展示:学生完成写作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教师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外祖母的形象特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亲情,用心感受家人的爱,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布置作业 继续完善课堂上的写作片段,使其更加生动具体。

阅读高尔基的《童年》,了解更多关于作者童年的故事,感受不同作品中对亲情的描写。

《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文本,理解外祖母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外祖母真挚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外祖母的语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魅力。

体会作者对外祖母的深情厚谊,理解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

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细腻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同时展示一些孩子们与长辈亲密相处的温馨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教师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童年时光里,总有一些人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关爱,他们是我们童年最珍贵的朋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去认识他童年的那位特别的朋友——外祖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外祖母写了哪些事情。

检查初读情况,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等。

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理解“咕哝”“发窘”“敏捷”等词语的意思。

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我”因为好奇剪掉了外祖母的头发,外祖母没有生气惩罚“我”,而是给“我”讲述头发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她的爱。

精读课文,剖析形象 聚焦外貌描写: 出示描写外祖母外貌的段落,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能看出外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多得出奇”“乌黑乌黑”“泛着蓝光”等,体会外祖母头发的独特与美丽,感受她充满活力的形象。

同时,通过“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这句看似略带调侃的描写,体会外祖母的和蔼可亲,即使在“气愤”时也让人感觉不到严厉。

品味语言描写: 找出外祖母与“我”对话的部分,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外祖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分析外祖母说的话,如“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说!”等,引导学生发现外祖母的语言充满童趣,像在讲故事,语气轻柔温和,体现出她的温柔、耐心和对“我”的包容。

探究动作描写: 找出描写外祖母动作的语句,如“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让学生模仿外祖母的动作,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通过模仿和分析,学生感受到外祖母动作中透露出的乐观开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总结形象:引导学生综合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全面概括外祖母的形象特点,教师板书:和蔼可亲、温柔善良、乐观开朗、充满爱心。

体会情感,感悟主旨 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对外祖母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思考并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语句,如“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明白外祖母的爱给予作者温暖、力量和勇气,让作者在童年时期就拥有面对困难的信心。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长辈相处的经历,谈谈自己从长辈那里得到的关爱和影响,进一步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升华文章的主题。

对比阅读,学习写法 教师出示一段描写人物的普通文字和课文中描写外祖母的段落,让学生对比阅读,思考:课文的描写好在哪里?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细腻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使外祖母的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真挚动人。

教师总结写作方法:要想把人物写活,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描写,并且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练笔,巩固提升 布置课堂小练笔: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突出人物的特点和自己对他(她)的情感。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外祖母的形象特点、作者的情感以及学到的写作方法。

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课文读给家人听,并和家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完成课后小练笔,将片段扩展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