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荷花》教学设计(范文3篇)

《荷花》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荷花姿态的语句,感受荷花的美。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结合在一起写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荷花的感受。

引出课题《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引导学生体会“闻到清香”所引发的急切心情。

学习第 2 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找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分析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多而密;从“碧绿”“大圆盘”体会荷叶的颜色和形状美。

指导朗读,读出荷叶的特点。

分析描写荷花的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 理解“冒”字的妙处,体会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接着找出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的不同姿态美。

学习第 3 自然段 齐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引导学生体会把荷花池比作“活的画”的妙处,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学习第 4 自然段 配乐范读第 4 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思考:“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交流讨论,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以及融入其中的情感。

指导朗读,读出陶醉的感觉。

学习第 5 自然段 齐读第 5 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从想象中回到现实的? 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描写荷花的方法。

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荷花》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莲蓬、饱胀”等。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2 - 4 自然段。

感受荷花的美丽姿态,体会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荷花的形态美,理解作者对荷花的细致描写。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难点 理解“我”仿佛变成荷花的奇妙想象,感受物我交融的境界。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荷花池的视频,视频中展现荷花盛开的美景,同时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

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观看视频后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荷花》。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小组内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互相认读、纠正读音。

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成果,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运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直观演示等方法理解“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三)精读品味,感悟文本 研读第 2 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荷花的哪些方面? 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和荷花的语句进行分析。

分析描写荷叶的语句,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叶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等词语所描绘的荷叶特点。

聚焦描写荷花的语句,重点理解“冒”字,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冒”字的理解,体会荷花的生机勃勃。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段,读出荷叶的繁茂和荷花的美丽。

研读第 3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感受荷花池的整体美。

研读第 4 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 4 自然段,思考:“我”的想象奇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仿佛变成荷花后会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物我交融的境界,体会作者对荷花深深的喜爱之情。

配乐朗读第 4 自然段,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感受想象的美妙。

研读第 5 自然段 齐读第 5 自然段,思考:“我”是如何从想象回到现实的? 体会作者从陶醉到清醒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对荷花的留恋。

(四)总结写法,拓展运用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描写荷花的写作方法,如先整体后局部、动静结合、展开丰富想象等。

布置小练笔: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字数不少于 200 字。

(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情感和写作方法等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再次强调荷花的美丽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

《荷花》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规范书写。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与高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荷花姿态的语句,体会荷花的美。

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 体会作者对荷花独特的情感以及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猜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谜底:荷花)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荷花的了解,然后展示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荷花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荷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等。

利用图片、动作演示等方式理解“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等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提问: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闻香 - 赏花 - 变花 - 回神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朗读,思考:“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引导学生抓住“闻到清香”“赶紧”等词语,体会“我”对荷花的向往之情。

学习第 2 自然段 自由朗读,找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用不同符号标注出来。

分析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从修辞角度赏析,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感受荷叶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荷叶的茂盛和活力。

分析描写荷花的句子:重点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的表现力。

让学生换词比较,如“长”“钻”等,体会“冒”字更能体现荷花的生机勃勃。

找出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的不同姿态。

学习第 3 自然段 齐读,思考: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引导学生思考“活的画”的含义,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

学习第 4 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思考:“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成为荷花后的感受,体会作者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情感。

指导朗读,读出陶醉、入迷的感觉。

学习第 5 自然段 学生朗读,思考:“我”是怎样从想象回到现实的? 体会作者从梦幻到现实的情感落差,感受作者对荷花的眷恋。

(四)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描写荷花的方法,如多角度观察、运用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等。

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描写一种植物的短文,注意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课堂总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情感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荷花的美丽品质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