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龄期的孩子可以这么说:
“妈妈做了一个梦,梦到你飞起来了,你长了一对长长的大翅膀,飞到了北极,给妈妈和爸爸带来了好多冰块,还制作了好多好吃的冰激凌。它们都装进了一个魔袋里。你说,你要带给爸爸妈妈吃。”
孩子听完后一定会哈哈大笑。妈妈还可以继续说下去:
“你的大翅膀呢?是不是藏起来了?”
“找找看你的魔袋放哪了?还记得魔袋里装了什么吗?”
这样一个荒诞有趣有故事会激发孩子想说的欲望。孩子随便怎么说都可以。父母还可以描绘出各种场景,把孩子吸引过来。
(5)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向孩子说明原因
当孩子在提出问题后,父母要重复一遍孩子的问题,并对孩子的问题说明原因。
对婴儿期的孩子可以这么说:
“宝贝,你现在是饿了吗?请你等一会哈!妈妈现在去洗手,马上就来给你喂奶。” 妈妈在对孩子说洗手的时候,可以把手拿出来做洗手的样子,这样宝宝慢慢就能理解了。 (词汇: 饿、洗手、喂奶)
通常,当大人带学步期的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孩子都很希望能多玩一会。当爸爸对孩子说我们要回家了,而孩子不愿走时会说:“我要坐摇摇车。”
爸爸可以对学步期的孩子这以这么说:
“宝贝再玩一次,我们就要回家洗手吃饭了。妈妈做了你爱吃的肉饼汤,宝宝要吃肉饼汤了。”
在对孩子说“玩一次”的时候,爸爸可以伸出一根手指,表示“1”的意思,让孩子理解数的含义。把回家的原因告诉孩子,这样孩子听到的语言讯息会更多,给孩子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环境。
(6)向孩子提出问题,促进孩子思考
有的孩子不愿说话,如果父母直接告诉孩子某件事情时,他们只需要听或用点头、摇头来回应。很多时候父母是自己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为了激起孩子说话的意愿,因此,父母要向孩子多提一些问题。提问的方式应该是开放式的,而不是封闭式的。
封闭式的问题是指: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是选择性的回答。
开放式的问题是指:问题不是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对婴儿期的孩子:
不要问:“宝贝,你看到了那个小朋友吗?”
要问:“宝贝,你看那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玩小球,他在对你笑,因为他很高兴。”
对学步期的孩子:
不要问:“你喜欢玩这个玩具吗?”
要问:“你喜欢玩什么?”
对学龄期的孩子:
不要问:“宝贝,你喜欢上学吗?”
要问:“宝贝,告诉妈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新鲜的事情?”
用开放式的问题提问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他们需要用句子来回答问题。
(7)教孩子念儿歌
儿歌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语言形式。儿歌的特点是朗朗上口、押韵、宝宝爱听,也便于宝宝记忆,宝宝一学就会。当他们学会后,就很爱一遍一遍地念。
如:玩具歌
小玩具,我爱你,天天跟我做游戏。
轻轻拿,轻轻放,脏了给你洗一洗。
玩具玩具我爱你,做完游戏放整齐。
这首儿歌简短、朗朗上口,非常押韵,孩子较容易学会。妈妈可以念慢一些,多念几遍。不用强迫孩子和你一起念。孩子听得多了,他们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念了。
孩子还能从儿歌中养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当孩子收拾了玩具后,妈妈可以对孩子说:“玩具摆放得很整齐。”这样孩子就理解了儿歌中“整齐”一词的意思了。
当孩子熟练了儿歌后,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编儿歌。他们在念到自己编的儿歌后,会感到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