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这一生,除了必经的婚姻殿堂,十月怀胎,产后坐月子也是一个女人的必经之路 。坐月子被人们称之为可以让女人重生的机会。那么,如何坐好月子,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因各地方文化差背景不同,坐月子的习俗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全国各地坐子的奇葩风俗。
英国的坐月子:坐不成了
在英国和爱尔兰,没有坐月子的说法。孩子出生后几天,妈妈就抱着孩子出去了。有去超市购物的,也有出去书店看书的,各种休闲活动根本不受限制。
1.产后参与户外活动
但是不能说产后关照在这里不受重视,应该说,国情不同,做法也有所不同。这里的产妇产后不大注意保暖,和这里的气候不无关系。夏季最高气温很少超过23℃,冬天最低也不过是0℃左右,昼夜温差不大。所以,生产后孕妇很快就可以到户外活动了。
2.全面的专业帮助
从怀孕开始,家庭医生保证每4周给产妇作一次检查,产妇怀孕4~6个月左右要到她将来生孩子的医院作一次全面的检查。医院还会给孕妇一些书籍,帮助孕妇了解生产的全过程。有特殊困难的孕妇,家庭医生和医院都会派健康访问者到孕妇的家里探望,根据问题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决定访问的次数和频率,一般要持续到婴儿出生后4个月。
3.负责的助产士
助产士一般不给孕妇规定出院的时间,而是让孕妇自己决定。感到自己恢复了,喂奶也问题不大了,婴儿没什么问题,就可以出院了。如果产妇产后立即出院,孩子出生的头10天,医院的助产士会每隔1天到家里探一次,给予各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在如何恢复体形,如何改善饮食结构和如何进行母乳喂养等方面,会给予特别的帮助。
英国vs我国 公婆不帮忙
“伺候月子”对于大多数中下阶层的英国家庭就是天方夜谭了。这里的父母很少帮着照看产妇,不管是产妇自己的父母还是公公婆婆,都只是到医院或家里看望一下。丈夫有2周的“产假”,可以帮着买菜做饭,晚上起来照看婴儿。由于只有两个人,所以产妇必须自己做很多事情,月子是“坐”不成了。
美国vs我国 月子妈咪逛街去
什么暗房、百天。美国人没这么一说。美国妈妈不坐月子,产后几天就要外出购物、运动、交际,小宝宝就随身带着。许多公共场所有婴儿寄存处,换尿布的大台子,很是方便妈妈带幼婴出行。不像国内,你要带着孩子出门就要抱着,推车、换尿布、喂奶等都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完成,实在是不方便,也就自然不敢出门了。
中国妈咪的心底话
坐月子,各有各风俗,而我国传统坐月子的风俗比较多禁忌。我们来看看几位妈妈网友的真实心声。
@思阵丝:因为我们“既要忍耐自身的病痛和不舒服,同时还要时刻焦虑宝宝”;既要面对突然多出来的一个小生命的责任,又要应付突然多出来的复杂家庭关系(比如婆媳)。所以,这焦虑的月子“虽然知道迟早要过去的,但过程真的比较难熬。”是的,很难熬。
@小浩妈:我感觉身边的朋友在坐月子的时候,大多数还是遵循传统的方式。虽然对上一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坐月子不能洗澡,不能出门,甚至不能下床活动”的说法心存质疑,但是,要冒着“落下病根”的危险去尝试着冲破这些禁忌,还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
@张妈妈:怀孕的时候,我参加了孕妇学校。在宝宝0~1岁的时候,孕妇学校可以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我感觉这可以说是妇产医院的一项延伸服务,也是我们的医疗制度和国际接轨的表现。
@轻段子:月子里就是这样:世界很小,只有一个窗户大;生活很单调,日复一日白天黑夜毫无分别的就是“宝宝”(也就是问题);身体很不舒服,精神很寂寞,特殊的角色使得家人爱人都不能为你分担必须亲力亲为--旁人都有喘息的时间,而你没有。
@初新妈:产前妈妈有上过指导课,很多准妈妈对坐月子的禁忌提出了疑问,有些人甚至从相关书籍和网上收集了很多资料。实际上,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盲目追随西方,而是要因地制宜地找到适合自身的、相对科学的方式。
小编认为,随着月子医院、月嫂和育儿嫂的出现和逐渐形成规模,原来坐月子时的婆媳矛盾也逐渐淡化了,而且老人的负担也一下子减轻了。
与保姆不同,月嫂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备了一定的新生儿护理和产后护理知识。当然,有时候老人也免不了对年轻人在产后没过几天就做产后恢复操持有异议。不过,他们的观念某种意义上也在发生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