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是女性卵巢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形成过程 在每个月经周期中,卵巢内会有一批卵泡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优势卵泡能完全成熟并排卵。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腔内形成血体。
随后,残留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在促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下发生黄素化,逐渐形成黄体。
结构和组成 黄体主要由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组成。
粒黄体细胞数量较多,体积较大,染色较浅,位于黄体中央;膜黄体细胞数量较少,体积较小,染色较深,位于黄体周边。
生理功能 分泌激素:黄体是一个内分泌结构,主要分泌孕激素,同时也分泌雌激素。
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并维持妊娠的顺利进行;雌激素则参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
维持妊娠:在怀孕早期,黄体对于维持妊娠至关重要。
它所分泌的孕激素可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降低子宫的兴奋性,为胚胎的生长发育提供稳定的环境。
如果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孕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增加流产的风险。
不同状态 月经黄体:若排出的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 - 10天开始退化,逐渐转变为白体,最后细胞被吸收,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称白体。
黄体功能限于14天左右,其寿命长短取决于是否受孕。
妊娠黄体:如果卵子成功受精并着床,在胎盘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作用下,黄体继续增大,直径可达1 - 2cm ,并持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以支持早期妊娠,直到妊娠3个月末才开始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