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书法有几种字体分别是什么

书法中主要有五种字体,分别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以下为你展开介绍: 篆书 定义: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代表作品:大篆有《毛公鼎》 《散氏盘》等;小篆有李斯的《峄山碑》《会稽刻石》等。

隶书 定义: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代表作品:《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等。

草书 定义: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代表作品:章草有皇象的《急就章》;今草有王羲之的《十七帖》,怀素的《自叙帖》《苦笋帖》,张旭的《古诗四帖》等。

楷书 定义: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代表作品: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赵孟頫的《胆巴碑》等。

行书 定义: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代表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作“天下第三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