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文同,字与可,他特别擅长画竹子。
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研究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形态和姿态。
每当有新的发现,文同就会回到书房,把心中的感受和竹子的形象画下来。
日子久了,他对竹子的各种特点了如指掌,即使闭上眼睛,竹子的样子也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当时,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非常钦佩文同的画技,写了一首诗赞扬他,其中有两句是:“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意思是文同画竹子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一幅完整的竹子形象。
成语意思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用来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心里有底,对事情的成功有充分的把握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面对任务或挑战时,表现出自信、从容,因为事先经过充分准备而充满信心的人。
例如:“这位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在比赛前看起来胸有成竹,似乎已经胜券在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