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组词:分隔、分隔、隔岸观火、隔壁、隔断、隔阂、隔绝、隔开、隔离、隔膜、隔热、隔日、隔靴搔痒、间隔、相隔、阻隔
分隔fēn gé 解释:分隔 fēngé[separate;divide] 从中隔开,使不相联系 把底舱分隔成20个隔舱给水手们 引用解释 1.离别。《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2.隔断。 汉 王充 《论衡·书虚》:“方朝诸侯, 桓公 重衣,妇女袭裳,女气分隔,负之何益?”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於欲,而未蔽於斯之时也。”
隔岸观火gé àn guān huǒ 解释:隔岸观火 gé’àn-guānhuǒ[watch a fire from the safe haven of immunity;Fiddle while Rome is burning.] 隔岸相望火灾,比喻不关痛痒,袖手旁观 在人家有危难的时候,你是挺身而出还是隔岸观火,这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引用解释 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小说里可以发见社会,也可以发见我们自己;以前的文艺,如隔岸观火,没有什么切身关系;现在的文艺,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 杨朔 《鸭绿江南北》:“他们明白: 美国 今天在 朝鲜 所作的,就是明天要在 中国 所作的。援救 朝鲜 ,就是援救自己。怎么能隔岸观火呢?”
隔壁gé bì 解释:隔壁 gébì(1) [bulkhead]∶分成隔间的竖直墙壁;在船上分成隔舱的壁 (2) [the next door]∶左右两边相连的屋子或人家 他就住在我家隔壁 引用解释 1.一墙之隔。《宋书·范晔传》:“ 曄 在狱,与 综 ( 谢综 )及 熙先 ( 孔熙先 )异处,乃称疾求移考堂,欲近 综 等。见听,与 综 等果得隔壁。” 2.指邻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坐的所在,与隔壁人家窗口相对,只隔得一个小天井。” 巴金 《灭亡》第五章:“隔壁人家的挂钟响了起来,清清楚楚地敲了七下。”
隔断gé duàn 解释:隔断 géduàn(1) [stand between;partition]a [建筑]∶把一个结构(如房屋、房间或围栏)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开 (2) 用分隔物(如墙)把…分成几部分 引用解释 1.阻隔;隔开。《三国志·魏志·鲜卑传》:“遂隔断东夷,不得通於诸夏。” 唐 司空图 《歌者》诗:“愁肠隔断珠帘外,只为今宵共听人。”《红楼梦》第四十回:“ 探春 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杨朔 《铁骑兵》一:“隔断在公路北的只有一班人。” 2.把一间屋子隔成几间的遮挡的东西,如板壁、隔扇等。
隔阂gé hé 解释:隔阂 géhé[estrangement;alienation] 情意不相通,彼此思想有距离 感情隔阂 引用解释 1.谓被阻隔。 晋 江统 《徙戎论》:“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絶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琨 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 唐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寒暑隔阂於簷楣,雷风击薄於轩牖。” 2.阻隔。 清 薛福成 《密陈帕米尔情形片》:“ 英 冀 中国 得地稍多,支格其间;可隔阂 俄 兵之南下。” 3.隔膜,互不了解。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隔阂之异,殊於 胡 越 。”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多少年来在各民族间造成的隔阂和冤仇逐渐消失,互相建立起手足般的感情。”
隔绝gé jué 解释:隔绝 géjué [seal off from;isolate] 阻隔,分隔断绝 与外界完全隔绝 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 宏儿不是正在想念 水生么。—— 鲁迅《故乡》 引用解释 1.阻隔;隔断。《汉书·西域传赞》:“ 西域 诸国……与 汉 隔絶。道里又远,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三国志·魏志·郭淮传》:“ 淮 曰:若 亮 跨 渭 登原,连兵北山,隔絶 陇 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宋 苏轼 《策略四》:“夫宽深不测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盖非以隔絶上下之情,养尊而自安也。” 叶圣陶 《夜》:“不接触女儿女婿的声音笑貌,虽只十天还不到,似乎已隔绝了不知几多年。” 2.断绝。《史记·南越列传》:“今 高后 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絶器物。”《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其 秋胡 妻,自夫游学已后,经歷六年,书信不通,音符隔絶。”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而我和文学方面隔绝,也已经三十多年了。”
隔开gé kāi 解释:隔开 gékāi[part] 把紧密结合的二人(或物)或本属一件东西的两个部分完全分离 三八线把南北朝鲜隔开了
隔离gé lí 解释:隔离 gélí(1) [keep apart;seprarate from;isolate]∶断绝接触;断绝往来 种族隔离 隔离治疗 (2) [partition;separate]∶隔断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唐· 杜牧《阿房宫赋》 引用解释 1.隔断。 唐 杜牧 《阿房宫赋》:“覆压三百餘里,隔离天日。” 2.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日本 帝国主义在夺取 平 津 之后,依靠其野蛮的武力……利用中国国民党对于广大劳动民众的隔离,毫无疑义将继续坚持其大规模进攻的方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二章:“她只好躺在床上看书,暂时与沸腾的外界隔离。” 3.把患传染病的人、畜和健康的人、畜分开,避免接触。
隔膜gé mó 解释:隔膜 gémó(1) [midriff;diaphragm]∶无脊椎动物体腔内或者贝壳内的较硬分隔 (2) [lack of understanding]∶人身方面,尤其是感情或道德方面的分隔或缺少牵连;没有亲密感或亲切感 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为了忘却的纪念》 (3) [be unfamiliar with]∶不通晓;外行 我对电子计算机一点也不懂,实在隔膜得很 引用解释 1.疏远,不亲密。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我耄矣,无嗣,诚子我,我不奴视子,不隔膜视子也。” 2.情意不相通,互不了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呐喊>捷克译本序言》:“自然,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 老舍 《骆驼祥子》二:“﹝那辆车﹞给 祥子 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3.不通晓;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看不清实质。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近日学者,於 董江都 、 王文中 之书,未尝开卷,即 韩昌黎 之文亦如隔膜。”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在 日本 研究‘中国文学’,倘对此种情形没有仔佃了解,就不免很隔膜了。” 柯灵 《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持这种见解的同志,至少是对妓女生涯的惨苦和旧社会的残酷的隔膜。”
隔热gé rè 解释:隔热 gérè[heat insulation] 用隔绝方式阻止热的传导 隔热墙
隔日gé rì 解释:隔日 gérì[the following day] 中间隔一天 隔日我再来 你隔日到我这儿来拿东西
隔靴搔痒gé xuē sāo yǎng 解释:隔靴搔痒 géxuē-sāoyǎng(1) [useless attempt as scratching an itch from outside one's boots] 隔着一层皮靴欲搔其痒,不起作用,比喻不贴切,没有抓住关键 诗不着题,如隔靴搔痒。——《诗话总规》 我建议今天暂时休会,因为当时在场的人今天都不在,让我这个了解情况不多的人来谈这件事,未免有些隔靴搔痒 (2) 也作“隔靴抓痒”、“隔靴爬痒” 引用解释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害。亦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五灯会元·保福展禅师法嗣·康山契稳禅师》:“﹝ 康山 契稳禪师 ﹞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 柳惠光 觉得 江菊霞 和 唐仲笙 唱的都是高调,对私营中小商业的情况并不了然,讲的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亦省作“ 隔搔 ”。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四:“嘆世人批书,非啽囈,则隔搔。”
间隔jiàn gé 解释:间隔 jiàngé(1) [interval;space;intermission]∶指两个类似的事物之间的空间或时间的距离。 (2) [separate]∶隔断 遂与外人间隔。——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相隔xiāng gé 解释:相隔 xiānggé[be separated by;be apart] 彼此间距离
阻隔zǔ gé 解释:阻隔 zǔgé[separate;cut off;be widely separated by] 两地之间隔绝,难以往来 山川阻隔 引用解释 阻挡隔绝。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答王卫军问》:“远不必携,聊借此语,以况八无,果无阻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今 东京 阻隔,而 临安 官司犹曰:‘行在某司’,示不忘恢復也。” 明 刘基 《二鬼》诗:“两鬼自从天上别,别后道路阻隔不得相闻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她的心通向小伙子 杨明山 的那条肉眼看不到的线,不受任何暴风雨和炮火的阻隔。”
隔怎么读
隔 gé
详细解释:
(1) 界限 [limit;demarcation line]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window lattice]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diaphragm]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