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幼儿教育学的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是( )
A. 乡村幼儿园
B. 湖北幼稚园
C. 北平香山慈幼院
D. 蒙养院

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并且因“发现儿童”而闻名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福禄贝尔
C. 杜威
D. 蒙台梭利

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
A.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B. 确保幼儿心理健康
C.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
D. 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

幼儿期大脑皮质的发展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其( )
A. 抑制能力较差
B. 抑制能力较强
C. 兴奋能力较差
D. 抑制能力一般

教师和幼儿是否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 )
A.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B.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
C.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
D. 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

幼儿园教育应以( )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 学习
B. 上课
C. 玩耍
D. 游戏

下列哪种情形是运用讨论法教学应该避免的( )
A. 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B. 提供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氛围
C. 设法让孩子们感觉到轻松愉快
D. 发现孩子说得不正确时立刻制止

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
A. 独立自主性原则
B. 发展适宜性原则
C. 保教结合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幼儿教师了解幼儿最好的信息来源是( )
A. 同龄人
B. 社区人士
C. 家长
D. 教养员

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 )和个性两个方面。
A. 特长
B. 智力
C. 社会性
D. 能力

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的教学内容之一。
A. 体育
B. 智育
C. 德育
D. 美育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指( )原则。
A. 幼儿参与性
B. 发展适宜性
C. 开放性
D.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 )
A. 指导者、引导者
B. 控制者
C. 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D. 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

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是( )
A. 保育
B. 保育和教育
C. 保护儿童
D. 照看孩子

制定幼儿班级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 )
A. 让幼儿学会服从
B. 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C. 维持纪律
D. 便于教师管理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幼儿教育是指对______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世界誉为“______”,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______等特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______和______。

幼儿园一日生活包括______、、______、进餐、午睡、点心等环节。

幼儿游戏的种类按照教育目的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______。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______和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幼儿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事情,保育员主要安排好幼儿的生活就可以了。( )

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幼儿采用哪种学习方式。( )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必须覆盖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各个方面,否则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

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是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意愿安排教学活动。( )

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越有助于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 )

开发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就是鼓励、引导家庭和社区把物资提供出来,供教育幼儿使用。( )

幼儿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能开发幼儿智力。( )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行为规则,但无法将这些规则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安全性原则。( )

幼儿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道德认识。( )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简述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五、论述题(20 分)

试述如何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实施活动性原则 。

幼儿教育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解析:1903 年,我国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D。解析:蒙台梭利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因“发现儿童”而闻名。

C。解析: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

A。解析:幼儿期大脑皮质的抑制能力较差,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A。解析:教师能否正确看待幼儿,关键在于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D。解析: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

D。解析:讨论法应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不应立刻制止孩子不正确的说法。

B。解析:不要求学前阶段孩子写字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特点。

C。解析:家长是幼儿教师了解幼儿最好的信息来源。

C。解析:幼儿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社会性和个性两方面。

B。解析:培养幼儿求知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是智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B。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强调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

D。解析: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

B。解析:幼儿园两大工作是保育和教育。

B。解析:制定幼儿班级生活常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二、填空题

3 - 6

幼儿教育之父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经常化;科学化;多样化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物质环境创设;精神环境创设

入园、早操、教学活动、游戏活动

有规则游戏

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

三、判断题

×。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和保育员都起着重要作用,保育员不仅要安排好幼儿生活,也要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解析:幼儿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而非学习方式。

√。解析:幼儿园教育目标需涵盖各方面,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解析:尊重幼儿合法权利是保障幼儿合法权益,并非完全按幼儿意愿安排教学活动。

×。解析:教师指导频率过高可能会干扰儿童游戏,不一定有助于游戏水平提高。

×。解析:开发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不仅是物资提供,还包括人力、文化等多方面资源。

×。解析:幼儿教育意义不仅在于开发智力,还包括身体、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

×。解析: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规则意识可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9 √。解析: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保障幼儿安全,遵循安全性原则。

×。解析:幼儿德育重点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四、简答题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各领域教育之间的联系与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在语言教育中融入品德教育,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教师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幼儿的兴趣、能力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满足个体发展需求。

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关注全体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成长,避免消极惩罚。

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将教育内容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环节中,如进餐、午睡、游戏等,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地接受教育。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持。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教师要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中。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情感特征:幼儿教师要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对幼儿充满爱心和耐心,以热情、乐观的态度感染幼儿,为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

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引导幼儿成长。

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应具备开朗、活泼、温和、宽容等性格特点,易于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同时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敏锐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情绪变化等,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和问题,以便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

较强的思维能力: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教育情境,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活动,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五、论述题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实施活动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和充足的活动空间,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各种活动。例如,在幼儿园设置多个功能区域,如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角色扮演区等,每个区域投放相应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场地,让幼儿能进行体育游戏、探索自然等活动。

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选择,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幼儿积极活动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导入等方式,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好奇和向往。例如在开展科学小实验前,教师先展示一个神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幼儿想要亲自尝试的欲望。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比如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运用材料制作出独特的作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注重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比活动结果更重要。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体验,而不仅仅关注活动的成果。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不要以画得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而是要欣赏幼儿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想法。

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和指导。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当幼儿遇到困难时,适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推动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活动积极性。

 

活动形式多样化

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等。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则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生活活动如进餐、午睡等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组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相结合。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活动能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交流和互动,个别活动则可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先进行集体的歌曲演唱,再分组进行乐器演奏合作,最后针对个别有音乐特长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和展示。

 

整合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园内和园外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园内资源包括教师、同伴、设施设备等,园外资源如社区场所、自然环境、家长资源等。例如组织幼儿参观社区的博物馆、科技馆,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丰富教育形式。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实施活动性原则,要以幼儿为中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