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出发》原文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何妨,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阅读题目及答案
文章开篇写“我喜欢出发”,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题,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奠定全文积极向上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喜欢出发原因的阐述。
文中“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案:如果过度沉迷于已到达的地方,过分留恋过去的美好,就会阻碍我们继续前行,限制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和追求,使我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机会。
作者列举了大山、大海、大漠、森林,用意是什么?
答案:一方面说明世界丰富多彩,有着各种不同的景致等待人们去欣赏和体验;另一方面表明每个地方都有值得学习的品质,如大山的深刻、大海的勇敢、大漠的沉着、森林的机敏等,阐述了作者喜欢出发去不同地方的原因,表达了对缤纷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强调了志向和意志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了文章主旨,即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去不断追求远方,实现人生价值。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
答案:因为到达的地方属于昨天,过度流连会成为羁绊;世界上有多样的风景等待欣赏,出发能让人看到更多美景;从不同地方能学到深刻、勇敢、沉着、机敏等品质,品味缤纷人生;出发树立高远目标,无论目标是否实现,人生都会因奋斗而丰富充实。所以作者喜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