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
①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或者见过大自然发怒的种种威力,而是出于一种心境:为这广阔世界的无限未知而不可知,为人力之渺小而不可丈量。
②于是,我们看到,谦卑是一种睿知。博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完成后,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远渡重洋,实地考察,继续研究,最终在生物学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知道,人类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只是沧海一粟,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是科学长河中的一滴水。这滴水即便再晶莹剔透,离开了大海也会干涸。
③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④谦卑是一种力量。在战场上,骄兵必败,哀兵必胜。楚汉相争时,项羽自恃武力过人,不听谋士之言,一味轻敌自大,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则善于审时度势,懂得谦卑退让,广纳贤才,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隐忍不发,等待时机,最终赢得了天下。可见,谦卑的力量在于能让你在困境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迷失自我。
⑤谦卑是一种境界。当我们为世界的壮阔和生命的奥秘而深深折服时,当我们面对先贤的智慧和后人的创造而由衷赞叹时,我们内心深处会油然而生一种谦卑之情。这种谦卑,不是自卑,不是怯懦,而是对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之心。它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走向更高的境界。
⑥学会谦卑吧!让我们在谦卑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阅读题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谦卑”?
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谦卑是一种力量”这句话的理解。
请你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参考答案
学会谦卑,让我们在谦卑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或者答“学会谦卑”也可)
文章从谦卑是一种睿知、谦卑是美、谦卑是一种力量、谦卑是一种境界四个方面论述了“谦卑”。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达尔文在完成《物种起源》后继续研究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谦卑是一种睿知”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谦卑的力量在于能让你在困境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迷失自我。例如楚汉相争时,刘邦懂得谦卑退让,广纳贤才,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隐忍不发,最终赢得天下;而项羽自恃武力过人,一味轻敌自大,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这充分说明了谦卑能让人正确认识自己,把握局势,从而获得成功。
示例: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主张投降,认为曹操势力强大,难以抵挡。而周瑜却没有盲目自大,他深知曹军虽人数众多,但也有诸多弱点。于是,周瑜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积极筹备战事,以谦卑谨慎的态度应对。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