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写亲情的作文(范文3篇)

一碗羊肉汤

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那浓郁的香气,承载着奶奶无尽的爱,温暖着我的童年。

小时候,我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每到冬天,寒风凛冽,整个世界都被冰雪覆盖,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这时,奶奶总会走进厨房,为我熬制一碗美味的羊肉汤。

奶奶早早地就从集市上挑选最新鲜的羊肉,回来后仔细地清洗干净。她把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放入大锅里,加入清水,用小火慢慢地炖煮。随着温度的升高,锅里开始冒出一个个小水泡,羊肉的香味也逐渐弥漫开来。奶奶守在锅旁,不时地用勺子撇去表面的浮沫,然后放入葱、姜、蒜等调料,继续耐心地熬煮。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围在奶奶身边,不停地问:“奶奶,羊肉汤什么时候好呀?”奶奶总是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快啦,小馋猫,再等等,熬得久一点才香呢。”终于,经过漫长的炖煮,羊肉变得软烂,汤汁变得浓稠,整个屋子都充满了诱人的香气。

奶奶盛出一碗羊肉汤,放在桌上晾一会儿,等温度合适了,才递给我。我接过碗,轻轻吹一吹,然后喝上一小口,那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口中散开,暖意顺着喉咙一直流到心里。鲜嫩的羊肉入口即化,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我吃得狼吞虎咽,奶奶在一旁看着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还不停地说:“慢点吃,别烫着,锅里还有呢。”

有一次,我在外面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泪直流。回到家后,奶奶心疼地看着我的伤口,赶忙拿来药水帮我清洗消毒,然后轻轻地包扎好。接着,她走进厨房,为我熬制羊肉汤。她说:“喝点羊肉汤,补补身体,伤口好得快。”那一碗羊肉汤,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治愈了我受伤的心灵。

后来,我随着父母搬到了城里,离开了奶奶。虽然城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我最想念的还是奶奶熬的羊肉汤。每次回老家,奶奶都会提前准备好食材,为我熬制那碗充满爱的羊肉汤。

如今,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但她对我的爱从未改变。那一碗羊肉汤,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味道,它蕴含着奶奶深深的亲情,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份珍贵的爱。

父亲的背影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背影总是忙碌而坚毅的,它承载着家庭的责任,也饱含着对我深深的爱。

小时候,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记得有一次,我半夜醒来,发现父亲还没有回家。我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街道,心里充满了担忧。终于,在路灯下,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走来。他的背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独,但步伐却依然坚定有力。那一刻,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父亲的辛苦和不易。

上学后,父亲对我的学习非常关心。每当我遇到难题时,他总是耐心地为我讲解,直到我完全明白为止。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前,我因为复习压力大而心情烦躁。父亲看出了我的不对劲,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别着急,我们一起复习。”说完,他便坐在我的书桌旁,陪着我一起看书、做题。夜深了,我不经意间抬头,看到父亲的背影。他微微前倾,专注地看着书本,灯光洒在他的背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那一刻,我心中的烦躁瞬间消失,充满了动力。在父亲的陪伴下,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随着我逐渐长大,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似乎变得越来越少。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和父亲发生争执。每次争吵后,我都会赌气地跑回自己的房间,不理会父亲。然而,有一次争吵后,我偷偷地从门缝里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独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背对着我,身体微微佝偻着,头发也似乎比以前更白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老了,而我却还在因为一些琐事和他争吵,伤他的心。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中充满了愧疚。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要去远方求学。在火车站,父亲帮我提着行李,送我上车。当火车缓缓启动时,我透过车窗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站在站台上,静静地看着火车远去,双手不停地挥动着。他的背影在人群中显得那么渺小,但却又那么高大。我知道,那背影里蕴含着父亲对我的不舍和期望,他希望我能在外面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今,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父亲的背影。那忙碌、坚毅、充满爱的背影,激励着我勇往直前,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也让我明白了亲情的珍贵。

妈妈的唠叨

在我的生活中,妈妈的唠叨就像一首永不停歇的交响曲,从小到大,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曾经,我觉得那些唠叨无比烦人,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这唠叨里满满的都是妈妈对我的爱。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脸上,妈妈的唠叨声就准时响起:“宝贝,起床啦,不然要迟到了!”我总是在这唠叨声中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心里暗暗抱怨妈妈为什么不能让我多睡一会儿。洗漱完毕后,坐在餐桌前,妈妈又开始唠叨:“多吃点面包,喝杯牛奶,别饿着肚子去上学。”我一边敷衍地答应着,一边快速吃完早餐,然后匆匆出门,逃离妈妈的唠叨。

在学校里,只要妈妈给我打电话,那唠叨声就会通过听筒传过来:“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别开小差啊。”“课间休息的时候,别乱跑,注意安全。”我总是不耐烦地回应着:“知道啦,知道啦。”觉得妈妈实在是太啰嗦了,这些话我都听了无数遍了。

放学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包,妈妈的唠叨又开始了:“作业多不多啊?赶紧写作业,做完作业再玩。”我无奈地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业。写着写着,就忍不住走神了。这时,妈妈就会走过来,轻轻敲敲我的脑袋:“专心点,别磨蹭,早点写完作业早点休息。”我心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还是乖乖地继续写作业。

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报名了长跑项目。比赛前,妈妈不停地唠叨:“跑步的时候注意节奏,不要一开始就冲得太快,保存好体力。”“如果觉得累了,就调整呼吸,坚持下去。”我当时觉得妈妈真的是太唠叨了,这些我都知道,根本不用她反复提醒。可是,在比赛过程中,我因为一开始冲得太猛,很快就体力不支了。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响起了妈妈的唠叨声。于是,我调整了呼吸,按照妈妈说的节奏,坚持跑完了全程。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妈妈的唠叨是那么有用。

还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了,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妈妈守在我的床边,一会儿给我量体温,一会儿给我喂药,嘴里还不停地唠叨:“宝贝,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好一点?要多喝水,把病毒排出去。”在妈妈的悉心照料和唠叨声中,我的病情逐渐好转。这时,我才发现,妈妈的唠叨是那么温暖,那么让人安心。

现在,我已经渐渐长大,离开家去外地上学了。听不到妈妈的唠叨,我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每当遇到困难或者生病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能再听到妈妈那熟悉的唠叨声啊。我终于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声音,它是妈妈对我深深的关爱和牵挂。那些曾经觉得烦人的唠叨,如今已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