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壶口的黄河

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淘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昕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竞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的黄水雾,像热血激起的魂魄, 彬彬有礼的绅土和淑女,都变成了疯狂的野兽,颠扑不破的欲望, 据傲不驯的个性, 肆无忌弹的勇敢:奔腾着, 旋转着, 翻滚着, 咆哮着, 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撕成碎片, 又把它们重新组合。

上游的水,从几百米宽的河道呼啸而来,赶到壶口,挤成一柱, 轰地冲下, 脾气暴躁得难以想像, 本来还算平稳的河水, 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 形成一道几十米高的水墙。 前边的一排浪头没来得及站稳, 后边的便一股脑儿地冲上来,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撞向石壁, 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这边刚显出一息轻松, 那边又卷起高度三丈石破天惊的巨浪, 呼啸着, 飞旋着, 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谷底, 即而化作浪头滚滚, 愤怒地冲向四面八方。 有时候, 它也许还想到更远的地方去, 可霜冷的河水告诉它, 停下吧, 你的理想的地方并不在这里。 于是, 它会突然变得十分驯顺, 不再放浪形骸, 乖乖地转身退回原地。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的性格中,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如果说黄河是一条巨龙,壶口就是龙的咽喉。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儿出过兵饮过水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路德雏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 - 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阅读练习

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将九寨沟的水、太湖的水与黄河的水进行对比,突出黄河水的独特魅力。
B. “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一句,强调壶口这个地方对黄河的重要意义。
C. 作者描写黄河壶口瀑布时,运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D. 文章结尾提到为黄河作传,是因为黄河是中国独有的河流,其他国家没有这样壮观的河流。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水比作浊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倾泻时的磅礴气势。
B. “彬彬有礼的绅士和淑女,都变成了疯狂的野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水人格化,写出了黄河水在壶口处的汹涌澎湃。
C.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了黄河伟大的性格特点。
D. “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欢快的状态。

简答题

文章第⑤段描写了壶口黄河水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作者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文章结尾说“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

选择题

D 解析:文章结尾提到为黄河作传,是因为黄河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而不是因为黄河是中国独有的河流,其他国家没有这样壮观的河流。所以D选项理解错误。

D 解析:“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水人格化,写出了黄河水欢快的状态,并非夸张的修辞手法。所以D选项赏析错误。

简答题

①气势磅礴:上游的水从几百米宽的河道呼啸而来,挤成一柱,轰地冲下。②脾气暴躁:河水变得拥挤不堪,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浪头相互推搡、撞击。③变化多端:时而形成巨浪,呼啸着冲向谷底;时而又变得十分驯顺,退回原地。

①壶口的黄河水具有独特的气势,如“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形成一道几十米高的水墙”等描写,展现出其雄浑、豪放的特点,体现了中国河的壮美。②壶口的黄河水有着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相契合,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③壶口的黄河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周边有众多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地方,如“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

①黄河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如“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等伟大的性格特点,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等精神品质,为黄河作传实际上就是在书写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所以说是“中国人的自传”。②作者希望通过为黄河作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认识到黄河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③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豪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