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班超》阅读答案

由于不清楚具体的《班超》阅读文本内容,我先假设一份常见的阅读材料并给出答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阅读材料

班超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阅读题目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耻劳辱( )

尝辍业投笔叹曰( )

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以刀劈狼首
B. 左右皆笑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超与母随至洛阳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班超的“大志”?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以……为耻

停止

效仿

任命,授职

 

C (A项,“以”分别是“来”和“用”的意思;B项,“之”前者是代词,代指班超,后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D项,“而”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 )

 

家庭贫穷,班超常常替官府抄书来供养(母亲)。

你们这些小人物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

 

①认为大丈夫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封侯,不能长久从事笔砚之事;②听到相者说自己有万里侯的面相后,更加坚定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