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莫高窟教学设计(范文3篇)

《莫高窟》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会写“尼、昌”等13个字,正确读写“戈壁、沙漠”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莫高窟的艺术成就,体会作者对莫高窟的赞美之情。

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的句子,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莫高窟的视频短片,展示莫高窟的壮丽外观和精美的壁画、彩塑。

提问学生观看后的感受,引出课题《莫高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运用PPT展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莫高窟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精读课文,感受魅力 学习“彩塑”部分(第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彩塑的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概括出“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

出示文中描写彩塑的句子,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彩塑的样子,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彩塑的形象。

学习“壁画”部分(第3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中心句“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围绕中心句,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壁画?(佛教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自然风光) 出示文中描写壁画的句子,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引导学生朗读,感受壁画的精美。

让学生仿照句式,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壁画上的飞天,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 学习“藏经洞”部分(第4自然段) 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藏经洞里藏有什么?它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指名回答,教师结合资料,简单介绍藏经洞文物被掠夺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这段屈辱的过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莫高窟的艺术成就。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座艺术宝库,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传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莫高窟》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辉煌、宫殿”等。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深入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对莫高窟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语言,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习作者有序描写和生动表达的写作方法。

难点 体会莫高窟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莫高窟的精美图片,包括宏伟的洞窟外观、栩栩如生的彩塑、绚丽多彩的壁画等,配以悠扬的古典音乐。

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有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莫高窟。

它坐落在甘肃省敦煌市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保存着无数精美的艺术品,见证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领略它的神奇魅力。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通过PPT出示生字词,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进行检查,重点指导“尊、煌、殿”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全班齐读生字词,巩固读音。

(三)精读感悟,领略魅力 研读“彩塑”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文中描写了哪些彩塑?这些彩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等,体会彩塑的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指导朗读,读出对彩塑的赞美之情。

研读“壁画”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壁画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并从“佛教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自然风光”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重点学习描写飞天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模仿表演等方式,感受飞天的轻盈优美和壁画的艺术感染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

研读“藏经洞” 轻声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藏经洞为什么举世闻名?它的文物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适时补充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藏经洞文物被掠夺的惨痛历史,感受民族的耻辱。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提问:“面对莫高窟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莫高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好好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同时要积极宣传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五)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家乡一处名胜古迹的短文。

收集有关敦煌文化的其他资料,如敦煌的历史、民俗等,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莫高窟》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会认、会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语句,体会其艺术特色。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 体会莫高窟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热爱。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学生是否去过甘肃敦煌,是否了解莫高窟。

请去过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课题《莫高窟》,并简单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莫高窟。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文章脉络: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精读品味,感受艺术 学习“彩塑”部分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找出中心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引导学生体会彩塑数量之多。

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彩塑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如“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并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些特点。

出示彩塑图片,结合文字描写,让学生直观感受彩塑的魅力,然后进行朗读训练,读出彩塑的特点和自己的惊叹之情。

学习“壁画”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结构和第2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都是先总述特点,再具体描写。

找出总述壁画特点的句子“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让学生自主阅读,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了壁画的丰富多彩。

重点学习描写飞天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姿态的飞天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想象飞天的美丽形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飞天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习“藏经洞”部分 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藏经洞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藏经洞文物的珍贵价值。

讲述藏经洞文物被盗的历史,让学生了解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激发学生的悲愤之情和爱国情怀。

(四)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方法。

(先总述特点,再围绕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进行描写,如一处风景、一件工艺品等。

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对莫高窟的了解、学到的写作方法等。

教师总结:莫高窟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努力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敦煌文化的知识,制作一份知识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