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优秀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理解其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文中描写花的语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感受文中描写的花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深入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一段世界各地花卉盛开的视频,展示五彩斑斓、繁花似锦的景象,如荷兰的郁金香花海、日本的樱花大道等。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花朵漂亮吗?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花儿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一些形容花朵的词语,如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

教师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新的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花团锦簇的美好世界。

”板书课题《花团锦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如“簇、姹、嫣、暇”等,指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讲解“花团锦簇”中“簇”的意思是“聚集成的团或堆”;“姹紫嫣红”中“姹”“嫣”都是娇艳的意思。

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这两个词语描绘的花朵状态。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先总写花的美丽,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描写花的颜色、形态等,最后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 研读描写花的段落 找出文中描写花的语句,如“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

分析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朵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竞相开放的热闹场景。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感受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出示句子“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让学生说说“张满了的帆”“忍俊不禁的笑容”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把盛开的花比作“张满了的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形状;比作“忍俊不禁的笑容”,不仅写出了花的可爱模样,还流露出作者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花的色彩美 找出描写花颜色的词语,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花的色彩层次和变化。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花的色彩美的理解。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7分钟) 总结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描写花的方法,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动静结合等。

教师强调这些写作方法在突出事物特点、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运用。

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印象深刻的花景,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描写。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片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2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中描写花的精彩语句、运用的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再次强调大自然中花的美丽和神奇,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六)布置作业(1分钟)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完成课后小练笔: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这种花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