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稻草人》教学设计(范文3篇)

《稻草人》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稻穗、寡妇、悲哀”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情感变化。

感受童话的魅力,领悟作者通过稻草人所表达的对社会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围绕稻草人展开的故事情节。

把握稻草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难点 体会作者借稻草人传达出的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稻草人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稻草人吗?在哪里见过?它一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稻草人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引出课题《稻草人》,介绍作者叶圣陶及其童话创作风格。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或同桌交流解决读音和含义。

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通过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式,纠正读音。

重点讲解“瘪、蛾、祷”等较难的字。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稻草人写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其概括能力。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20 分钟) 梳理故事情节,划分段落层次,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稻草人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的语句。

分析稻草人看到的几件悲惨事情:稻子被虫吃、渔妇为生计辛苦捕鱼孩子生病、女人投河自尽。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稻草人在面对这些事情时,分别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导深入理解:稻草人因为自己不能动,无法帮助他人而焦急、痛苦、无奈,体现出它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稻草人情感的语句,加深体会。

主题探讨,拓展延伸(10 分钟) 组织全班讨论:作者通过这些情节和稻草人的情感,想要表达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拓展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关心他人,传递爱心?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想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 小结本节课内容,回顾稻草人的情感变化和文章主题。

作业: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写一篇童话,要求体现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思考。

《稻草人》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会认会写指定生字,理解“憔悴、急迫、挽救”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深入理解童话内涵,感受叶圣陶童话朴实而真挚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通过细腻描写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

难点 体会童话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风吹稻田,稻草人伫立田间的视频,营造出课文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假如你是田野里的稻草人,静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发言,进入课文情境。

字词学习与初读感知(10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的读音、写法和释义,通过动画演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请学生简单概括故事内容,教师给予指导和补充,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认识。

精读品味,学习写法(20 分钟) 选取文中描写稻草人心理活动和周围环境的段落,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例如:“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分析这段外貌描写,体会作者如何生动形象地塑造稻草人形象。

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通过稻草人的视角来展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写作技巧。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稻草人、渔妇、生病的孩子等角色,重现文中的场景,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

挖掘主题,情感升华(10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从稻草人的经历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借童话反映的社会现实,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开展“我心中的稻草人”主题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稻草人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同情心。

课堂总结与作业(5 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写作手法和文章主题。

作业:制作一张关于《稻草人》的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作者简介、故事主要情节、自己的感悟等;阅读叶圣陶的其他童话作品,如《小白船》,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稻草人》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文中生字词,能够用生字词进行造句和书面表达。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童话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扎实掌握生字词,丰富语言积累。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艺术魅力。

难点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学批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5 分钟) 讲述一个简短的关于稻草人的谜语:“头戴破草帽,身穿绿衣袍,站在田中央,害虫吓破胆。

”让学生猜出谜底,引发学生对稻草人的兴趣。

提问:“你们读过哪些有趣的童话?童话一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童话,引出《稻草人》这篇童话的独特之处。

自主识字与初读感悟(10 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后,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字典,自主学习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读完课文后,思考并回答:“课文中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2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稻草人的形象特点”“故事中蕴含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问题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要点。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运用对比分析法,将《稻草人》与学生之前读过的其他童话进行比较,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分析它们在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稻草人》的特色。

创新拓展,个性表达(10 分钟) 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改变故事的结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稻草人”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稻草人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稻草人的性格、它所代表的意义等。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积极参与和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作业: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段落;根据自己课堂上写的短文,进行修改完善,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