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小学班主任德育的工作计划(范文3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X]名学生,他们天真活泼,但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行为习惯较差,缺乏集体荣誉感。

因此,本学期德育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集体意识。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

强化学生纪律意识,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四、工作措施 常规教育方面 开学第一周,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各项要求,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奖惩机制,对遵守纪律、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 布置富有特色的教室环境,如设立图书角、荣誉角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开展班级口号、班歌征集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主题班会活动 每月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如“文明礼仪伴我行”“我爱我的班级”“感恩教育”等,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主题班会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演讲、小品、歌曲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教育方法。

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家长意见和建议。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1 - 4周) 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布置教室环境。

第二阶段(5 - 8周) 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

评选班级文明之星。

第三阶段(9 - 12周) 开展“我爱我的班级”主题班会。

组织班级拔河比赛,增强班级凝聚力。

第四阶段(13 - 16周) 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组织学生制作感恩卡片送给父母和老师。

第五阶段(17 - 20周) 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评选优秀学生。

召开期末家长会,反馈学生本学期德育表现。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但部分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团队合作意识较弱。

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需要加强引导。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四、工作措施 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一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讲述爱国故事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团队合作教育 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合唱比赛、户外拓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班级中设立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自律教育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和生活计划,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开展自律之星评选活动,树立自律榜样,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1 - 4周) 组织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开展爱国主义影片观看活动。

第二阶段(5 - 8周)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制定个人学习和生活计划。

第三阶段(9 - 12周) 开展班级合唱比赛。

评选自律之星。

第四阶段(13 - 16周) 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讨论。

第五阶段(17 - 20周) 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撰写工作总结。

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少先队员。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但在个性发展方面存在差异。

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需要加强鼓励和引导;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

四、工作措施 自信心培养 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组织各种展示活动,如才艺表演、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人际交往教育 开展人际交往主题班会,传授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表达、分享等。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角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传统美德教育 利用品德课、语文课等学科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讲解经典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开展“日行一善”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好事,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价值观教育 结合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班级中开展价值观大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1 - 4周) 关注学生进步,及时表扬鼓励。

开展人际交往主题班会。

第二阶段(5 - 8周) 组织才艺表演活动。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第三阶段(9 - 12周)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启动“日行一善”活动。

第四阶段(13 - 16周) 结合时事新闻进行价值观教育。

开展价值观大讨论活动。

第五阶段(17 - 20周) 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召开期末家长会,反馈学生德育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