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3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会认“植、如”等12个生字,会写“法、如”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难点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植物。

提问:植物要搬家,它们的种子怎么传播出去呢?引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运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如开火车读、指名读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1小节 指名朗读第1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四海为家”的意思。

学习第2 - 4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这三个小节,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习第2小节 指名朗读,说说蒲公英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结合图片或视频,理解“降落伞”“纷纷出发”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3、4小节,了解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挂住”“蹦着跳着”等词语的妙处。

学习第5小节 齐读第5小节,思考: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植物传播种子的奥秘。

(四)指导书写 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法、脚、它”等字的书写要点。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五)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但在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的妙处时,部分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黄山奇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会认“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感受黄山景色的美丽神奇,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难点 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感受作者对黄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黄山风景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 揭示课题《黄山奇石》,介绍黄山。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如小组读、男女赛读等。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纠正读音错误。

(三)精读课文,感受奇石 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闻名中外”的意思,感受黄山的名气大。

学习第2 - 5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了哪些奇石。

逐段学习描写奇石的段落 学习第2自然段,讲解“仙桃石” 出示“仙桃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形状。

理解“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句话,感受奇石的奇特。

指导朗读,读出惊奇的语气。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段落,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奇石的奇特有趣。

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里写了什么? 理解“奇形怪状”的意思,感受黄山奇石数量多、形状各异。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分析字形结构和笔画特点。

教师示范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如“巨”的笔顺。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品并评价。

(五)课堂小结 回顾黄山奇石的特点和名字。

鼓励学生有机会去黄山亲自欣赏这些神奇的石头。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了奇石的奇特,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对奇石的喜爱之情时,还需进一步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坐井观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会认“沿、际”等10个生字,会写“井、观”等8个字。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寓意,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自以为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理解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难点 体会寓意,懂得看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口井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口井,你们会想到什么? 引出课题《坐井观天》,解释“观”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生字词,多种方式认读,如个别读、齐读等。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对话 默读课文,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学习第一次对话 指名读对话,思考:青蛙和小鸟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理解“井沿”的意思。

学习第二次对话 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

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不一样? 学习第三次对话 男女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青蛙和小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理解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觉得自己不会弄错。

(四)揭示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为什么会错? 教师总结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坐在井里看天,自以为是。

(五)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分析字形结构和书写要点。

教师示范书写,强调“观、答”等字的笔画。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姿势。

(六)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和寓意。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五、教学反思 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对课文对话理解较好。

但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时,部分学生理解较浅,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