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春联的特点,感受春联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春联的内容和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体会春联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你们见过春联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春联是什么样的? 展示几幅不同的春联,让学生欣赏,引出课题《春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浏览、揣摩、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春联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种类多、内容丰富、讲究对仗、声律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从“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春联有哪些种类。
出示不同种类的春联,让学生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万象更新”“五谷丰登”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春联所表达的美好愿望。
学习第三自然段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春联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结合文中的例子,理解“讲究对仗”的特点,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让学生找出文中其他体现对仗的春联,进行分析。
指导朗读,读出对仗的节奏感。
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春联的声律美表现在哪里。
讲解“平仄协调”的知识,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春联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声律美。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春联的特点。
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春联,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布置作业:自己创作一副春联,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联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春联的魅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春联文化内涵的挖掘还可以更深入一些,让学生更好地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联》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春联。
了解春联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春联的特点,感受春联的艺术魅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春联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播放一段春节期间人们张贴春联的视频,营造节日氛围。
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春联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课题《春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义。
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互相纠正读音,讨论疑难字词的意思。
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成果,重点讲解“斟字酌句”“开卷有益”等词语。
(三)精读品味,体会特点 再读课文,思考:春联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语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春联的特点: 内容丰富:结合文中列举的春联,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美好愿望。
讲究对仗:通过具体例子,分析春联中上下联在字数、词性、结构等方面的对应关系,感受对仗的工整之美。
声律美: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字音的平仄变化,体会春联读起来的抑扬顿挫之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春联的特点。
(四)拓展活动,深化理解 开展“春联欣赏会”,让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春联,在小组内分享欣赏,说说自己对春联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推选一副最喜欢的春联,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说明推选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春联进行评价,进一步加深对春联特点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布置作业:选择一副自己喜欢的春联,写一篇赏析短文,介绍春联的内容、特点以及自己喜欢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
《春联》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深入了解春联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春联的特点,理解春联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 引导学生从春联中体会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张贴春联的图片,创设情境。
提问:同学们,春节贴春联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贴春联吗? 引入课题,板书《春联》。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检查朗读情况,重点指导难读的字词和句子。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春联? 指名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作用、种类、内容、特点 (三)研读文本,领悟特点 学习春联的作用 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春联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欢乐祥和”的氛围,感受春联在春节中的重要意义。
了解春联的种类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春联有哪几种常见的类型。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不同类型春联的认识。
探究春联的内容和特点 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春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体现春联特点的语句和例子。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春联内容丰富多样,表达美好愿望;形式上讲究对仗、声律美的特点。
通过练习,让学生找出文中春联的对仗部分,体会对仗的妙处。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春联的声律美,然后学生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四)总结归纳,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春联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开展“写春联”活动,让学生仿照文中的春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创作一副简单的春联。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收集更多不同类型的春联,制作成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但在学生创作春联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今后应加强对学生创作的指导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