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 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5、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国家规定: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表)
延伸阅读:
人类饮饮用水监测标准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饮用水有臭味
常有人说河水有一股腥臭味,而一些山间泉水甘甜可口,其实这都与水中存在的有机物有关,有机物的增加会导致水质变味,河水周围人类动物活动明显,人为的作用和动物的饮水排泄都会使有水里机物增加,影响水质。而山泉小溪多为地下水渗透出地表,经过大地中矿物质的过滤杀菌,人类和动物不易发现,有机物含量降低,水味才会显得清甜,水的臭与味是检验水质的重要指标。
饮用水可见物含量
水中可见物的每立方含量也是衡量水质的标准之一,大多数的可见物为无害的杂质颗粒,但人类长期饮用此类水源会导致胃部出现溃疡状态,所以水厂在水质净化时会设立过滤网环节,将细小的杂物筛除。
饮用水色度
人类最直观判别水质的好与坏便是通过颜色,颜色清白透亮明显会让人放心饮用,所以色度也是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大于色度15度的水能明显观察到颜色,超过25度的水会让人感到不适。
饮用水余氯
余氯的存在是人为的原因,工作人员在对自然水或地下水会用氯进行消毒处理,氯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但残留在水中的氯含量不能超标,所以氯也是水质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饮用水浑浊度
浑浊度与色度不同,它是一个物理名称,水的浑浊与否是判断水质好坏最基本的依据,浑浊度的减少代表着水中有害物质的减少,是水站工作人员检验净化程度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