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
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圣诞节这个节日概念,随着基督宗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其实很久远,一般认为最早可以上溯到唐朝时候东罗马帝国的景教。明末清初的时候,西欧耶稣会的传教士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也产生过不容低估的影响,圣诞节再次伴随着他们来到中国。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基督教。
19世纪后半期,1872年12月24日,也是那一年的平安夜,上海的《申报》第一次报道了“耶稣诞日”,说:二十五日则为西人之一大佳节,盖相传为耶稣诞日也。今日系西人除夕,桃符万户,明日即元旦矣。筵开玳瑁,酒泛屠苏,将与初六日西国冬至同一兴高采烈。那是国人第一次在不信教的情况下大范围了解到圣诞节的概念。
清亡民国后,清末那种“外国冬至”的古怪名字已经消失了,“圣诞节”或“耶诞节”的名称为大众渐渐熟知。但是,在喜欢热闹的中国人参与下,圣诞节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淡,更像一个普天同庆、显示时髦、花钱取乐的欢乐节日了。像什么圣诞商家打折促销之类,在民国时代的上海也都已经玩过,不必现在差多少。就像现在追赶时髦心理一样,当时的摩登年轻人也喜欢上了国外圣诞节跳舞的习俗。狂欢跳舞过圣诞是当时上海摩登男女热衷的娱乐方式之一。
改革开放的大潮,带来西方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80年代初开始,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了西方化的咖啡厅、酒吧和外资(合资)酒店、商场等经营场所。它们的存在打开了当时国人的眼界,再加一批海外华侨、留学生的回国。现实社会中,往往经济决定一切,好比一个地方的首富,他说话做事的风格,都会给当地形成一个潮流,就算偶尔出个洋相,也会让普通人认为这个一种另类的风格,甚至引起部分人的模仿。
当时一些咖啡厅、酒吧和外资酒店、外资商场等,在12月25日挂起彩灯,贴上圣诞老人彩画时……大多数国人都是投向好奇的眼光。就像当时喝咖啡形成一种时尚范的。小编回想小时候到上海亲戚家做客,亲戚给吃咖啡,速溶咖啡加伴侣,外加两勺白砂糖,老式八棱玻璃杯中一个普通喝汤的瓷勺在搅来搅去,辟为另类。
当今改革开放已经40年的神州大地,圣诞节已经事实存在国人的脑海中了。圣诞节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某种程度上,圣诞节在中国早走了味,其在西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中国这里并不突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圣诞节已经变成,变成商家打折促销、情侣约会、家庭聚餐、儿童游戏的“由头”了,商品化味道很浓,却并无多少宗教信仰的含义。我认为这是一个洋节日,中国人过与不过,完全看自己的意愿;目前政府的态度是“不提倡、不禁止”,这是正确的。至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是不会过圣诞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