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女王节”与“女神节”之类的词语,来带代替“妇女节”的称呼。
然而~~3月8日的并不是“妇女”的节日,而是“劳动妇女”的节日。
以当代年轻人的审美理解,“女王”、“女神”、“女生”的确比“妇女”要好好听一点,这种叫法本身没什么恶意,却是对“妇女节”意义的一种误解。
妇女节的意义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这个节日的全称。“三八妇女节”的全称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换言之,“三八节”设立的本质,是鼓励女性也参与到生产劳动当中,自食其力自强不息,拥有独立人格的节日。按照中国的说法,就是“妇女能顶半边天”。本身一个歌颂“劳动女性”,现在却成了“女神”、“女王”们的节日。究其原因,就是部分人价值观导向偏颇,对于“劳动女性”存在歧视的错误思想所致的。
随着妇女解放,女性们开始拥有了劳动的权力,但不平等的待遇却随之而来。为了反抗这种剥削,自20世纪初期以来,无数先进大胆的女性劳动者走上街头,参加妇女运动。抵抗底薪,反对超长工时,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为了纪念这一系列妇女大事件,从1911年开始,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一个为世界妇女争取劳动权利、争取劳动解放的节日。随着国际潮流的影响,中国也在1924年3月8日第一次公开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
妇女解放运动的奋斗结果,让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从没有过的意识——男女平等——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变成了一个理所应当的、正确的社会的意识。
妇女节的设立在某种意义上比《人权宣言》还要进步。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设立,正是这个奋斗胜利的标志。
为什么是“妇女”?
在官方辞典中,对“妇女”一词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说文》记载“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
所以只要你成年了,不管是你小姐姐、还是老奶奶。不管你是萌妹子,还是大御姐,都可以称为“妇女”,都能过这个节日。为什么必须要求成年呢?因为未成年人参加劳动是违法的,之所以称为“妇女”,归根到底还是和“劳动”有关。
“妇女”一词有贬义吗?当然没有。它和儿童、老人一样,都是中性名词。那些排斥“妇女”这个词的人,无非是不想让自己冠以年老、生育、劳累的帽子。但说说回来了,年老、生育、劳累真就低人一等吗?用“女王”替换了“妇女”,这是对那些劳动的一线的大量女性的直接贬低呀。如果哪一天要是再觉得“男人”这个词语是在贬低男性,非要用“皇帝”来替换,那可是要杀头的。
即便现在“妇女”一词很容易让人联系到“已婚已婚”,但“已婚已育”就丢人了吗?我们不都是已婚已育妇女的后代吗?口口声声说要女性独立,结果自己就先看不起“已婚已育”这个标签,非要找个“女王女神”来替换。这是病,要治!
“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一个团结全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如果用女王、女神、女生之类的词语划分出等级,这就是对这个节日的误解。一个本身没有贬义的词语,却觉得它是在贬低女性。当“劳动妇女节”变成了“促销女神节”,究竟是谁贬低了谁呢?
但是现在周围不管什么岁数的人,都不喜欢被称为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