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为遗传性疾病,可有家族史。本病为肾小管磷再吸收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故血磷低,尿磷高而血钙正常。佝偻病症状多在1岁以后发生,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对一般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无效,每日需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制剂才起作用,并同时口服补磷。
2.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的一种运转功能障碍。远曲小管泌氢不足,以致影响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功能,从尿中丢失大量钾、钠、钙,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症状,伴严重骨骼畸形。临床上表现多尿、碱性尿、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低血磷、低血钾和高氯血症等。维生素D治疗无效,主要纠正酸中毒和补钾。
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为两型:I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化为1,25-(OH)2D3发生障碍,血中25-(OH)D3浓度正常。I型为靶器官对l,25-(OH)2D3无反应,所以血中25-(OH)D3及l,25-(OH)2D3浓度均正常。
本病有严重的佝偻病症状,生长发育迟缓,除血钙血磷降低及碱性磷酸酶增高外,可有氨基酸尿症。可在1岁以内发病,需终身大剂量维生素D.或1,25-(OH)2D3治疗。
4.肾性佝偻病
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肾脏疾病引起慢性肾功能障碍,影响维生素D代谢和肾脏排磷功能。血钙低,血磷升高,导致甲状旁腺继发性功能亢进,导致骨骼脱钙,钙盐沉积障碍,而发生佝偻病改变。多有慢性酸中毒及肾功能异常,治疗在于改善肾功能,并用大剂量维生素D3或l,25-(OH)2D3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