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立画面之间的联系。
幼儿在看童话故事书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找出前后两幅画面间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发展。例如在阅读《拔萝卜》这本书时,我用了这样的指导语:“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怎么办呢?咱们再翻一页……这页上多了谁?老婆婆干什么来了?……”这样,幼儿就很自然地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知道后一幅画面是前一幅画面的继续。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建立背景图案与主人公心理活动的联系,更深入地理解内容。
只有学会看背景图案,会想象画面上没有的情节和心理活动,幼儿才能独立而完整地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在指导阅读中,我做到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来帮助幼儿达到这一要求。例如在《小象和它的朋友》这一童话故事书中,第一幅画面是大树林前有一头小象,我问幼儿:“这里有谁?”答:“小象。”“小象住哪里?”答:“大树林。”“它的家真大,可就它一个人,它会怎么想?”答:“心里觉得孤单,想找人玩。”经过这样的引导,幼儿看画面时自然地将背景和想象融合进去,他们对画面的描述变得生动起来:“在大树林里,住着一头小象,它整天一个人,心里觉得好孤单呀。它想:我要找一个朋友一起玩。”有了这样的想象和描述,幼儿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通过循序渐进、注重个体差异的指导,幼儿参与童话阅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在活动中逐步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自己与图书对话。同时,在阅读活动中,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幼儿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敢于表达的愿望。在这种积极、愉快、宽松的阅读活动中,幼儿的思维更灵活、观察更细致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我将在今后的指导幼儿童话阅读活动当中对幼儿继续加强观察和研究,让童话阅读真正成为幼儿成长、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