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一周岁左右开始说话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到2岁甚至更晚还不怎么会说话,父母就要警惕了。从说话早晚看出孩子智商高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语言发育早,说明孩子平时善于观察,脑袋里有要表达的东西。
而有一位家长最近很发愁,原因是他家孩子都两岁了才开始说话,可说也说不清楚,三岁半了说话还不准确,说话连不成句,一般情况下不开口。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小编这就带大家来看看到底是那些因素影响的。
那么具体是那些因素造成孩子说话晚呢?
日常环境
1、语言环境差。家长没有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少:总觉得孩子还小,总是爱跟孩子说叠音,例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2、家长事事代劳,致使孩子缺少了主动说话的机会。例如孩子一指水杯,妈妈就立刻说,想喝水吗,妈妈给你拿。孩子只能简单的说一个词“嗯”,烦了甚至不说话了。
3、家庭语言环境混乱,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方言。
4、孩子小的时候吃太多流食,口腔肌肉未得到足够锻炼,便容易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
5、孩子说话晚,吐字不清,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时候,大人在一旁笑话,致使孩子形成了怕说话的心理。
感统失调
语言能力发展迟缓有时是因为以下两种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
① 触觉防御敏感或迟钝。正常孩子喜欢与母亲有亲密的肌肤接触,这强化了亲子间的沟通与感情。当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大多排斥与他人的亲密接触,因而减少了很多听取和模仿语言的机会。另外,有些触觉学习不良的孩子特别黏人,而且情绪较差,容易哭闹,所以容易引起父母无意识的排斥,导致早期的沟通障碍,造成孩子语言能力发展不良。
② 本体和前庭感不良。婴幼儿需要通过自身的感知运动逐渐发展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当本体和前庭感觉不良时,他们的运动遇到困难,而难以进行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对于语言能力发展分重要的运动计划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好好说话”呢?
日常训练
1. 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说话环境,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带孩子到人多的环境中去,不要对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2. 孩子还小的时候,家人尽量都讲普通话。
3.经常给孩子读书,读儿歌,吸引孩子说话的欲望。
4.当孩子想要一个东西时,引导孩子把东西的名字说出来,不要急于满足孩子的要求。
5. 让孩子多吃一些有嚼劲的食物,或者让孩子做一些诸如吹气球一类的口腔肌肉训练。
6. 不管孩子说话怎么样,都不要嘲笑孩子,不要学孩子说话。
感统训练
1、冷热水刺激
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抓痒游戏
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3、摇晃运动
秋千上的,大龙球上的,床上的,父母把孩子抬起来摇晃。
4、平衡运动
踩平衡板,走平衡木等。
5、跳跃性运动
蹦床、跳球、有弹性的床上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