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对宝宝来说就是解锁了探索世界的新方式,对家长来说也是见证宝宝成长的一大进步,很多家长都会用镜头来记录下宝宝爬行的瞬间。
看到幼儿们千奇百怪的爬行姿势,有人觉得可爱,有人觉得搞笑,但从健康和专业的角度看,这些奇怪的爬行姿势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和隐患。
不同的爬行姿势,背后有不同的意义爬行无非是人类幼崽在不会行走前的过渡,很多家长都不会特别在意宝宝爬行的姿势。
但宝宝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阶段,各种动作和姿势都会影响到骨骼发育,每一种爬行姿势的背后,都藏着关于骨骼和身体发育的不同意义。
青蛙跳式爬行
青蛙跳的姿势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有些宝宝爬行就跟青蛙跳是一样的,与其说是爬行,更像是跳跃前进。用这种方式爬行的宝宝,通常都只会双手向前用力扑,双腿根据反应往前跃。
虽然看起来很灵活,但在青蛙跳式爬行中,宝宝身体上下两部分完全没有配合,左右也不协调,关节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而且双手压力大,双腿力量明显不足。
红军匍匐式爬行
这种爬行姿势,让人不由自主就想到红军作战时,为了不让敌人发现采用匍匐前进,这种姿势和我们日常理解的匍匐还有区别,主要是一侧身体用力,另一侧身体较为轻松。
这种爬行方式看起来也比较轻松,宝宝也会觉得好玩,但在爬行过程中,由于贴近地面一侧的身体更用力,导致左右协调要差很多。
这样的宝宝身体两边发育程度不一样,长大后的平衡感也会比同龄人差一些。
脚掌落地式爬行
正确的爬行姿势应该是手掌和膝盖落地完成的爬行,但在学习爬行和行走交叉的过程中,很多宝宝会在爬行中想要站起来,但由于腿部力量不足以支撑整个身体,就变成了“爬走”。
身体前半部分手掌落地,而后半部分由脚掌取代了膝盖,看起来整个背部都是弓着的,臀部撅得老高。
这种姿势最大的问题,就是宝宝爬行过程中身体发力点不同,同时也会影响到肌肉和力量的发展,这种姿势如果不加以纠正,在学习走路时更容易左右摇晃,用力不均衡。
挪动式爬行
经常看到有小宝宝用这种姿势爬行,也叫“坐爬”,完全是屁股坐在平面上,靠两条腿弯曲,上半身用力挪动屁股的位置。
虽然这样可以使宝宝向前移动一些,但上半身过于用力,下半身双腿却没有正确发力,会影响到宝宝身体的交叉协调能力。
爬行对宝宝来说,不仅是学会走路的基础,对日后的方向感、手眼协调、肌肉力量都有影响,如果宝宝爬行的姿势不正确,家长要一定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通常7、8个月大的宝宝就已经会爬了,那么家长可以在宝宝学会爬之前,就经常在家里面进行爬行演示,宝宝也会进行模仿。
宝宝学会爬行后,父母要多跟宝宝一起在地上爬,用小玩具吸引宝宝,适当从后面推推宝宝的屁股都能促进宝宝练习爬行。
爬行的空间最好大一点,家具如果有锋利的边角要做好保护措施,另外爬行垫选择摩擦小一点的,如果宝宝第一次爬起来很费力,后面就更不愿意练习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