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的孩子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六周岁之前的孩子。而就读于幼儿园的孩子通常是指:三到六周岁的孩子。这几个年龄阶段在幼儿园里又分为小班,中班,大班。
我目前任教的是幼儿园小班,小班春季学期所学的目标内容有
规律比较:①能按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等)的明显差异给3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排序,感知量的特点。
②能发现物体简单的(如AB、ABB等)间隔排列的规律,体验模式排列的乐趣。
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这一部分内容就稍微难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排队的方式让孩子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
“来来来,小宝贝们,我们一起给这些颜色宝宝排队,蓝宝宝排第一,黄宝宝排第二,红宝宝排第三;接着还是蓝宝宝排队一,黄宝宝排第二,红宝宝排第三;那么再往下排的时候到哪个排第一呢?买个排第二,哪个排第三?如果让孩子抽象记住蓝黄红、蓝黄红、蓝黄红这样排列孩子们可能听不懂。所以,我们要换成孩子们容易听懂的方式让孩子进行比较,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接受输入。
③通过比较,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比如,在比高矮的时候,我们会请老师和小朋友,两个明显有差别的人进行比较,让孩子认识高和矮,“我长得比你高。”“你长得比我矮。” 不需要生硬强搬地让孩子记住什么是高,什么是矮,只需要两个人一起对比,这么轻易就可以判断出哪个高哪个矮。而且也可以通过量一量的方法让孩子知道“我长高了,我比你高。”
数与量:①认识数字1—5,初步理解5以内数的含义。
关于认数字,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填色的方法,让孩子认数字。比如让孩子填上镂空数字的颜色;让孩子给数字宝宝填涂颜色;让孩子徒手描画数字的轮廊。
②数5以内的数,能说出总数。
会数数并能说出总数,这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小朋友会数,但你让他说出总数的话,他可能不知所措。所以我们会利用室内的所有玩具或者是可以数的数物品,让孩子巩固对数的概念。
③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5以内数量的物体。
④能比较5以内两组的物体数量,感知多、少、一样多。
每个活动室内都会有很多玩具或者是区域活动之间的物品,所以我们都会以实物让孩子作比较。
时间空间方位:①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前后方位。
关于区分方位,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用自己作示范来区分,并且保持和孩子同一个方向,更容易引导孩子区分前后上下。
②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③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
图形分类:①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②能注意物体明显的形状特征,正确感知圆形、三角形、方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关于认图形,我们一般情况下都喜欢用实物示范,比如我们会拿出篮球、足球和皮球让孩子认识回形。 还会用绳子摆出三角形或者是方形的形状,让孩子来认;还可以用玩具摆出方形的造型,圆形的造型,三角形的造型,让他们巩固知识。③能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比如颜色、图形、大小等)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找出全部圆形的物品。有圆溜溜的乒乓球、圆溜溜的皮球、足球,篮球。圆圆的脸盆,圆圆的大勺子,圆圆的杯子。”这些都是在活动室可以轻易你出来的物品,所以用实物引导孩子学会生活中的数,也不是那么的难,主要是我们需要耐心引导孩子。
温馨提示:不管幼儿园的孩子学数学有多么的难,我们都不可以让孩子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我们需要用游戏以及实物示范、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从中学到数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以了解百以内数字顺序、空间方位、简单加减法为主,可以通过复述数字或倒叙数字等游戏,通过听和读手耳脑统合提升大班孩子数感;也可以通过触碰、构想、搭建积木来对不同形状物品特点进行启蒙,锻炼大班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大班幼儿数学游戏:《小手和小脚量一量》
游戏目的:用手和脚、木棍测量物体的长短、高低并进行比较,以获得测量经验。
游戏材料:木棍若干、纸、笔。
游戏玩法:
1、大人教幼儿用手或脚、木棍比着物品的边缘进行测量。
2、和幼儿一起把屋里能测量到的地方都测量一遍,如桌子、椅子、床、墙、门等,然后用一张纸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比较各物品的长短,使幼儿懂得测量必须用同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