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曾经的“边缘王”,开始被日本的同学刮目相看。
一些成绩差但有上进心的同学,也开始频频向他请教。
于是从高二之后,芦芳生内心的自豪感与日俱增。
每天晚上,挑灯夜战的时候,母亲都会悉心地把一碗香喷喷的拉面放在他的旁边。
那段时间,他的体重一下子飙升到了160。
这和母亲一天五顿饭的“喂养”有直接的关系。
每当看到母亲把拉面放下不出声地离开,芦芳生的内心也是暖意融融。
他晓得自己不能辜负父母的期待。
不过最终的大学考试,芦芳生并没有考上母亲期待的医学院。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后,很多大公司向芦芳生抛出了橄榄枝。
教授经济学的父亲,也希望儿子能够到大学里当老师。
可有一天,芦芳生回到家里告诉父母:“我想当演员。”
这话刚说出口,母亲就“炸”了。
“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逆子,从小折腾我们,如今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又开始了!”
母亲最初的态度很坚决,坚决不能当演员。
“生活不稳、收入不稳、感情不稳、家庭不稳!这四不稳,我们不能承受。”
“我能承受。”芦芳生不为所动。
母亲眼看就要哭出来,却听儿子在一旁突然说道:
“妈,我从小听你在身边哼唱越剧,也知道你想当一名越剧演员。如今我长大了,这个梦就让我替你来延续吧。”
芦芳生说得真切,母亲也不免想到自己曾经的梦想。
难道,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既然说服不了,父母决定让儿子去美国。
换一个环境好好想想,看看究竟能否改变想法。
芦芳生也不想跟父母闹得太僵,就答应先去美国。
半年多的时间,他一边学习英语,一边认真考虑接下来的人生。
彼时,他觉得办公室的工作太枯燥。
若真的让自己坐一天不动,他觉得会疯掉。
自由自在地工作,更适合。
半年之后回到日本,他告诉父母的第一句话是,我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学吧。
芦芳生考进了一个学习表演的培训班。
由于不是系统地学习,很多知识都是不成体系的。
一段时间后,他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
“既然如此,你就回国吧,中戏、北影或者上戏,都是不错的表演学校,只要你能考得上。”
父母这么说了,芦芳生就坡下驴。
23岁那年,他第一次站在了北京的街头。
北京电影学院的进修班,一个偶尔冒出一两句山东话的年轻人,和他是同学。
后来他才知道,这名同学,酒吧驻唱、临时演员,和演艺沾边的事,没有他没做过的。
这名同学就是黄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