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周里京走红被观众所熟知的,是1983年参演的电影《人生》。
《人生》改编自路遥的同名小说。
彼时的路遥也刚刚因为这篇小说而走红全国。
小说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因为紧扣了时代的脉搏,
就新一代年轻人的路该往哪里走,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疑问。
尤其是主人公高加林,这个负心汉的形象更是入木三分。
周里京当时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在开拍之前,他专门到陕北去体验生活。
这个要求还是周里京专门向吴天明导演申请的。
“不去体验一下,找不到感觉。”
于是,周里京去了陕北,找了一家当地的农户住了下来。
每天住在窑洞里,吃着当地的特色饭菜,他慢慢找到了感觉。
巧合的是,这户人家的孩子也正好高考失利,和剧中高加林的情况很吻合。
小伙子整天闷闷不乐,通常都是蹲在窑洞外面抽烟,跟谁也不说话。
周里京也没准备去打扰他,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是静静地在一旁观察。
看他的表情、动作,以及揣摩他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
电影《人生》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尤其是主演周里京,可谓是一夜走红。
不过麻烦也接踵而至。
一方面就是很多观众分不清戏里戏外,很多人把周里京当成了高加林,
甚至于还有观众责问他,为什么把巧珍抛弃了?
面对铺天盖地的责问甚至责骂,周里京感到百口莫辩,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一有机会,他就只能对外一遍又一遍地解释,自己不是负心汉陈世美。
自己在剧中,只是饰演了一个角色。
但是观众并不买账,毕竟有的人入戏太深了。
于是,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是,电影在彼时获得了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奖。
但是主演周里京,既无缘百花奖,也无缘金鸡奖,甚至连提名都没有获得。
不过观众对周里京的责难,恰恰说明他将高加林饰演得很成功。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彼时正值国内改革的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
尤其是文化艺术领域,简直是断档和真空的状态。
观众没有更多的电影可看,再加上新旧观念的冲突,从而使得高加林这个本就复杂的角色,
在被周里京饰演后,变得更富有争议性和话题性。
另一方面,影评人以及媒体的介入,把周里京更是推向了舆论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