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是清朝李渔创作的蒙学经典读物, “一东” 是其中开篇的第一个韵部章节,主要包含了一系列对仗工整的语句,以平声“东”韵为押韵标准,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直至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同时也展示了丰富的知识和意象。
下面逐句为你解释 “一东” 的内容: 第一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是最基本的单字相对。
“云” 和 “雨”、“雪” 和 “风” 都是自然天气现象,两两相对;“晚照” 指傍晚的夕阳余晖,与晴朗的天空 “晴空” 相对,描绘出不同时段和状态的天空景象。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鸿” 是大雁,“燕” 是燕子,“来鸿” 和 “去燕” 相对,写出了候鸟不同的飞行方向;“宿鸟” 指归巢栖息的鸟,“鸣虫” 是鸣叫的虫子,一动一静,描绘出大自然中动物在不同时刻的状态 。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三尺剑” 长度为三尺的宝剑,“六钧弓” 指需六钧之力才能拉开的强弓,二者都是古代的武器;“岭北” 指五岭以北的地区,“江东” 是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这是地理方位上的相对。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清暑殿” 是人间供帝王夏日避暑的宫殿;“广寒宫” 是神话中月亮上的宫殿,相传嫦娥居住于此。
这里将人间与天上的建筑相对,营造出奇幻又宏大的氛围。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清晨,两岸弥漫着如烟的雾气,杨柳在雾气中显得翠绿欲滴;一场春雨过后,满园的杏花盛开,呈现出娇艳的红色。
此句通过描写春天不同场景的景色,对仗工整,色彩鲜明。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途次” 即旅途之中。
前半句描绘了一位在旅途中早早赶路的行人,两鬓已被风霜染白,尽显奔波劳累;后半句刻画了一位身披蓑衣,在溪边趁着傍晚细雨垂钓的老翁,悠然自得。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
第二段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沿” 有因袭、遵循之意,“革” 表示变革、革新,二者意思相反相对;“异” 和 “同” 也是一对反义词;“白叟” 指白发苍苍的老人,“黄童” 指年幼的儿童,老少相对。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江风” 是江上的风,“海雾” 是海上的雾气,都是自然气象且分别对应江、海两种不同环境;“牧子” 是放牧的孩子,“渔翁” 是以捕鱼为生的老人,代表了两种不同职业的人物形象。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颜巷陋” 出自《论语》,孔子称赞弟子颜回,说他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却能安贫乐道;“阮途穷” 说的是晋朝阮籍,他常驾车随意出行,走到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返。
“冀北” 和 “辽东” 是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相对而列。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濯足” 即洗脚,“池中濯足水” 指可以在池中用来洗脚的水;“打头风” 是逆风,“门外打头风” 说的是门外迎面吹来的逆风。
这两句通过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和事物相对。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梁帝” 指南朝梁武帝萧衍,他曾多次在同泰寺讲解佛经;“汉皇” 指汉高祖刘邦,“未央宫” 是西汉的宫殿,刘邦曾在未央宫宴请群臣。
此句以两位帝王在不同宫殿的不同活动相对,展现历史典故。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尘虑萦心” 指世俗的忧虑缠绕心头,“绿绮” 是古代名琴,此时因心事重重懒得弹奏;“霜华满鬓” 形容头发已经花白,“百炼青铜” 指镜子,因自己容颜老去而羞于照镜子。
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境和状态。
第三段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无人舟自横,荒村有犬吠声中 。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贫” 和 “富” 是描述经济状况的反义词;“塞” 有阻塞之意,“通” 表示畅通,二者相对;“野叟” 是乡村野外的老人,“溪童” 是溪边玩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