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刘备儿子刘禅读音刘禅的简介

“刘禅”的读音是 “liú shàn” 。

刘禅(207 年-271 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之子。

以下是关于他较为详细的介绍: 登基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

章武三年(223 年),刘备在永安宫去世,刘禅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

在位前期:刘禅即位初期,由丞相诸葛亮辅政。

诸葛亮秉持兴复汉室的理想,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在此期间,刘禅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军政行动,保障后方的稳定与物资供应。

这段时期蜀汉政治相对清明,国内局势较为稳定。

亲政之后:建兴十二年(234 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开始亲政。

他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他根据蜀汉国情调整政策,减少大规模军事行动,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与民生息。

不过,后期刘禅逐渐宠信黄皓等宦官,导致朝政腐败,政治日益黑暗,蜀汉国力逐渐衰退。

亡国降魏:炎兴元年(263 年),魏国派钟会、邓艾等率军进攻蜀汉。

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刘禅在谯周等大臣的建议下,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此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

乐不思蜀:刘禅在洛阳时,司马昭宴请他,故意安排蜀国的歌舞表演,旁人都为刘禅感到悲伤,而刘禅却嬉笑自若。

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这便是成语 “乐不思蜀” 的由来,该典故常被用来形容刘禅昏庸、麻木不仁。

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刘禅在特殊环境下为求自保而采取的韬光养晦策略。

病逝洛阳:泰始七年(271 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