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梅兰芳去世,梅兰芳京剧团的担子自然落在了接班人梅葆玖的身上。梅剧团每年200多场大戏,都要靠他挑班演出。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梅葆玖暂时离开了他心爱的舞台,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梅派艺术才重返大众视野。
那段时间,梅葆玖开始恢复演出梅派经典剧目,整理梅兰芳的唱片、传记,并开设梅派艺术学习班,还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南北梅派名家汇演。正是因为梅葆玖先生十余年做出的不懈努力,梅派艺术才得以逐渐恢复往日的风采,梅派也终于后继有人,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6年9月,李玉刚横空出世,他在舞台上的一双媚眼和精致的唱腔与他男性的身体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形成了专属于他的“男旦”标签,并借此一举夺得了《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此后,李玉刚的名声鹊起,开始频频现身各种节目,展现他的京剧魅力。
京剧和相声一样,都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最讲究师承门派。李玉刚自称是梅派青衣第三代传承人胡文阁的弟子,按照辈分也算是梅派的第四代传人,这无疑给李玉刚的“飞天之路”又添一双翅膀。
那些年,李玉刚成了各大晚会的常客。出身名门,又能不拘一格,勇于创新,把歌曲与京剧巧妙结合,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着实有大家风采。同时,李玉刚将很多原本对京剧毫无兴趣的年轻人转变为“戏迷”,为京剧的推广做出了切实的贡献,有些粉丝甚至打出标语“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
既然同属梅派,论辈分,梅葆玖是李玉刚的“师爷”。按道理说看到同门后辈出现在央视的舞台上,又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本应高兴才对,梅先生为何会一反常态,大动肝火呢?
原来,李玉刚“梅派传人”的身份是有问题的,他从没有正式拜师入门,胡文阁也并不承认有他这么一位弟子。名不正则言不顺,梅葆玖认为李玉刚小小年纪,不好好修炼传统艺术,只知道打着“梅派”的旗号炒作,还大言不惭说什么代表梅派艺术,简直是赤裸裸地侮辱梅兰芳先生和梅家后人。
梅先生脾气虽好,也有他的底线,任何有损梅派名誉的人和事,都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当时没有大声斥责,让李玉刚当场名誉扫地,就已经是他最大的“慈悲”了。
李玉刚年少成名,铺天盖地的赞誉声中,的确让他有些迷失了自我,过于自大了。要知道梅葆玖都不敢说“代表梅派艺术”这种大话,面对媒体采访都只是说“我就是个兢兢业业做活的人,不敢代表梅派艺术”。此时才30多岁的李玉刚,竟敢当着梅葆玖的面自称代表梅派艺术,情商实在低到了极致。梅先生只是离席,没有当场发飙,已经算是给李玉刚天大的面子了。
可能有人要说了,李玉刚这么火,你们梅派还不赶紧“抱大腿”,人家做梅派传人对发扬梅派艺术不是很有助益吗,干嘛要这么守旧,认死理呢?
这么想就是对传统艺术和老艺术家们的“亵渎”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仰仗的就是这么一批认死理的老前辈。梅派的一招一式都是梅兰芳创下的,梅葆玖终其一生,都不敢做任何的改动,也不用梅派传统技艺拍什么新戏,为的就是保住“梅派正统”,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
若非如此,我们怎么能领略到梅兰芳大师昔日的风采,如何继承传统艺术?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免不了也要结合当下的一些时尚元素,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分寸的问题,如果一味追求“新奇特”,那还不如另辟蹊径,与传统艺术彻底划清界限,不要“挂着羊头,卖着狗肉”。
李玉刚的扮相称得上一个“媚”字,一颦一笑,摄人心魄,但是论塑造人物的深度与唱腔的灵动来讲,与梅派走的也不是一个路子。何况他唱的也不是传统的京剧,而是改良版的“戏歌”,虽然受众面更广,却不是“梅派正宗”。如果他不去蹭梅家的热度,自立门派,比方说来个“李派戏歌”什么的,我相信梅葆玖先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意见,艺术本来就该百花齐放,有人喜欢听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