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组词:冷却、冷却、了却、却步、却说、推却、退却、望而却步、忘却
冷却lěng què 解释:冷却 lěngquè[cool] 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受辐照的材料长时间被摆在一边不动以便冷却 引用解释 温度逐渐降低。 茅盾 《子夜》十七:“现在的 吴荪甫 已经不是两个月前 吴老太爷 初丧时候的 吴荪甫 了,发展实业的热狂已经在他血管中冷却。”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二章二:“ 任老敬 是一条庞然大汉。如今背弯了,身上肉也不多了,但身架还象一座屹立的孤山,脸颊上也还透着没有完全冷却的铁板那样的黑红颜色。”
了却liǎo què 解释:了却 liǎoquè[settle;solve] 了结;办理好 这就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引用解释 见“ 了却 ”。 亦作“ 了却 ”。 1.指除掉,杀死。《北史·崔孝芬传》:“ 灵太后 谓曰:‘卿女今事我儿,与卿是亲,曾何相负?而内头 元叉 车内,称此嫗须了却!’”《四游记·三藏历尽诸难已满》:“一洞山妖俱被行者了却。” 2.指事情结束,办完。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母子相会,对他説出根由,教他做个报仇之人,却不了却心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祖父母﹞便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为他们了却终身大事。” 3.犹言彻底了解。《封神演义》第七十回:“混沌初分我出世,两仪太极任搜求。如今了却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
却步què bù 解释:却步 quèbù(1) [shy;hang (step) back]∶退缩,躲闪后退 即使最坚强的拓荒者也可能会在死亡之谷前面却步 (2) [withdraw]∶撤退 引用解释 亦作“却步”。 却行;后退。《孔子家语·儒行解》:“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 唐 韩愈 《复志赋》:“谅却步以图前兮,不浸近而愈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转疑招致意恶,畏沮却步。青衣促之,乃入。”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吾乡之下劣无赖,与人打架,好用粪帚,足令勇士却步。”
却说què shuō 解释:却说 quèshuō[now the story goes] 旧小说的发语辞,“却说”后面接着的多是重提上文说过的事 引用解释 亦作“却说”。小说或故事的发端辞,后面往往重提前文说过的事。《三国志平话》卷中:“却説 周瑜 伏病数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却説我搬到客栈里住了两天,然后到伯父公馆里去打听。” 雷加 《命名的传说》:“却说一个建筑过 官厅水库 的青年工人,到 三门峡 来了。”
推却tuī què 解释:推却 tuīquè(1) [refuse;decline]∶拒绝接受 推却就职 推却礼物 (2) [refute]∶拒绝承担、参与或遵守… 搜寻到英国舰队,可是它推却应战 (3) [deny]∶推辞,拒绝 引用解释 亦作“ 推却 ”。 1.击退。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是以圣王怀四方独苦,兴师推却 胡 越 ,远寇安灾。” 2.拒绝;辞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旟 等白 冏 :‘ 嵇侍中 善於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 绍 推却不受。”《水浒传》第四三回:“ 李云 推却不过,略呷了两口。”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这热诚很使我感动,但我终于说是还未熟悉本地的情形,而且已经革命,觉得无甚可以攻击之处,轻轻地推却了。” 见“ 推却 ”。
退却tuì què 解释:退却 tuìquè(1) [retreat;withdraw]∶亦称“撤退”。军队放弃所占领的阵地或地区向后转移的作战行动 步兵在敌人的顽固抵抗下暂时退却 (2) [hang back;shrink back;flinch]∶畏难后退 承认了他的错误,退却了 引用解释 见“ 退却 ”。 亦作“ 退却 ”。 1.却行;倒退。《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闻之,以为 毖琼 通情卖己,皆斩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卓 送至閤中, 孚 因出刀刺之。 卓 多力,退却不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同父 将马三跃,马三次退却。” 茅盾 《子夜》十四:“车子动了,然而女工们不再退却。” 2.畏缩后退。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浩然 《艳阳天》第四一章:“ 马之悦 不能退却,不能倒下!” 3.谓军队在作战中向后撤退。《后汉书·皇甫规传》:“郡将知 规 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 羗 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八:“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在退却的路上》:“船夫队长 杨老二 离开 板渡 ,跟随着部队一起退却。” 4.谓迫使撤退。《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臣乞三千兵,出城退却 齐 兵。”
望而却步wàng ér què bù 解释:望而却步 wàng’érquèbù[shrink back at the sight of (sth.dangerous or difficult);flinch] 观看了一下就停步不前了。比喻在艰难险阻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勇往直前 引用解释 见到危险、困难或力所不及的事就往后退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今 藏园 、 甌北 两才子诗,鬭险争新,余望而却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湖南省城乱事馀记》:“顾抚署为一省最高之机关,法治之所出,平日人民,望而却步。”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然而令 陈登云 几个月来不胜烦恼的,也是她这态度:不冷淡,不亲热,好像神秘,又好像什么都是公开的……使你自然而然的望而却步。”
忘却wàng què 解释:忘却 wàngquè[forget] 不记得;忘记 引用解释 忘记掉。 唐 张籍 《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诗:“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 曲江 春。” 宋 张先 《满江红·初春》词:“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水浒传》第六十回:“ 吴学究 道:‘ 吴用 也在心多时了,不想一向忘却。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 李国文 《月食》:“有些值得永远记忆,有些应该彻底忘却。”
却怎么读
却 què
(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声。卩( 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2) 同本义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4) 除;去 [get rid of]
(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6) 避;避免 [avoid]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8) 拒绝 [refuse]。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9) 回转;返回 [turn back]。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10) 反复 [repeat]。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词性变化
却 què
〈连〉
(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but]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2) “反而”“然而” [at the same time]。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却 què
〈助〉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off;out;away]。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却 què
(1) 固然 [admittedly]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2) 再 [then]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4) 还 [still]。如:却是(还是)
(5) 才 [just]。如:却才(方才)
(6) 恰;正 [just]。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7) 刚刚 [a moment ago]。如:却才(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