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组词:斥责、斥责、法律责任、敷衍塞责、负责、尽责、苛责、匹夫有责、谴责、求全责备、刑事责任、责备、责成、责罚、责怪、责令、责骂、责难、责任、责任感、责任事故
斥责chì zé 解释:斥责 chìzé[tongue-lash;rebuke] 责骂。严厉的、放肆的指责或辱骂 斥责他磨洋工 斥责他用侮辱人的调子讲话 引用解释 责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忘本》:“凡有射不中法者,立加斥责。”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 惜惜 耻於供给, 安 斥责之。” 冰心 《寄小读者》五:“和她谈话的态度,又似爱怜,又似斥责。”
法律责任fǎ lǜ zé rèn 解释 因实施违法行为或拒不履行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根据不同的性质、程度,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之分。
敷衍塞责fū yǎn sè zé 解释:敷衍塞责 fūyǎn-sèzé(1) [perfom one's duty in a perfunctory manner;lie down on the job;try to muddle through] (2) 办事不认真负责,只是表面应付一下 (3) 官样文章似的或只图表面的 敷衍塞责的讲演 引用解释 犹敷衍了事。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二:“厨子忙不过来,向 苏世荣 要人, 苏世荣 满头大汗,硬拉了几家佃户的老婆来敷衍塞责。” 毛泽东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
负责fù zé 解释:负责 fùzé[be responsible for;be in charge of] 担负责任 我负责照管他,让他和我在一起吧 负责 fùzé[conscientious 尽职尽责 他对工作很负责 引用解释 1.失职。《文子·上仁》:“人君者,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自负责。” 唐 皇甫湜 《醉赋》:“为疹为毒,为狂为醨,负责人道,阴阳戾违。” 元 王恽 《荐台掾赵文昌事状》:“某今当去职,有见不言,实为负责。” 2.担负责任。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量才而授者,不求功於器外;揆能而受者,不负责於力尽。” 唐 徐浩 《谒禹庙》诗:“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水满 金山 ’一案,的确应该由 法海 负责。” 3.(工作)认真踏实;尽到应尽的责任。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巴金 《中国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作为作家,就应当对人民、对历史负责。” 负债;欠债。《史记·周本纪》“ 周君 、 王赧 卒”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世纪》:“﹝ 王赧 ﹞虽居天子之位号,为诸侯之所役逼,与家人无异。名负责於民,无以得归,乃上臺避之,故 周 人名其臺曰逃责臺。”《南史·褚彦回传》:“家无餘财,负责数十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蠲冗赋及民负责不能偿者数百万计,而官用亦饶。”
尽责jìn zé 解释:尽责 jìnzé[good offices] 尽力负起责任 这一切需要编辑很好地尽责
苛责kē zé 解释:苛责 kēzé[make harsh criticism;critize severely;excoriate] 苛刻地责备 引用解释 过严的责备,过高的要求。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徐鉉 ﹞事 江 南 后主 ,为文学馆学士,随 煜 纳图。 太宗 苛责以不能讽 煜 早献图贡。”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书》:“ 长昂 事,尊諭谓处之不可苛责太过以激变,尤不宜招来太早以起玩。公策之甚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何南园 馆于 汪氏 ,其尊人礼之甚至。后其子非解事者,而苛责馆课转严。” 丁玲 《韦护》第三章:“有的人苛责他过去的历史,然而都不外乎嫉妒。”
匹夫有责pǐ fū yǒu zé 解释:匹夫有责 pǐfū-yǒuzé[every common man has his obligation] 每个人都有责任。常与“天下兴亡”连用 引用解释 谓国家兴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匹夫有责之説,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 续范亭 《抗战六周年七七感言》:“区区之见,借作漫谈,贡献国人,倘能有四万万分之一之效果,亦匹夫有责之大义微忱,岂敢默而无语。”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十三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正是今天祖国当务之急。”
谴责qiǎn zé 解释:谴责 qiǎnzé[condemn;denounce;censure] 斥责;责备 前所谴责。——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受谴责 引用解释 申斥。《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慧星》:“臣当委心以听,奉身以退,徐请谴责,以戒为臣之繆於国者。” 沙汀 《在祠堂里》:“于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谴责又开头了。”
求全责备qiú quán zé bèi 解释:求全责备 qiúquán-zébèi[demand perfection] 责:要求。备:完备。要求完美无缺 非我见你既中了个举,转这等苦口求全责备…——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引用解释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明史·卢象昇传》:“臺諫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怎的能向平等众生身上求全责备?”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刑事责任xíng shì zé rèn 引用解释 依照刑事法律规定,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一条:“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责备zé bèi 解释:责备 zébèi[reproach; blame; reprimand] 埋怨他人或自责 受到良心责备 引用解释 1.以尽善尽美要求人。《淮南子·氾论训》:“是故君子不责备於一人。”《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之法,常责备於贤者。”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依违见事信为迟,责备时贤毋乃重。” 2.批评;指摘。《明史·周宗建传》:“时 辽 事方棘,上疏责备辅臣。”《三侠五义》第四回:“老爷闻听心中暗想:‘既是儒流读圣贤之书,焉有攻乎异端之理,待我出去责备他一番。’”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四:“我刚才说你们表达感情不充分,这是深一层的责备。”
责成zé chéng 解释:责成 zéchéng[instruct (sb.to fulfil a task)] 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责成小组委员会提出报告 引用解释 1.指令专人或机构负责完成任务。《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万机百度,礼乐征伐,兵马粮仗,庶绩羣官,并责成於相府。”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不论建社工作和整社工作,都应当以乡村中当地的干部为主要力量,鼓励和责成他们去做。” 2.责任;职责。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蒙委任之逾恒,弥深感奋;念责成之重大,倍切悚惶。”《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你爷儿三个只要保护得他那一时的平地风波,此后的事都是我的责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更革京朝官制大概情形》:“此次釐定要旨;总使官无尸位,事有专司,以期各有责成,尽心职守。”
责罚zé fá 解释:责罚 zéfá[punish] 处罚;惩处 因过错而受责罚 引用解释 1.责备处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闍烂达罗国》:“故道德著闻者,竭诚敬仰;戒行亏犯者,深加责罚。”《明史·后妃传序》:“戒令责罚,则宫正掌之。” 叶圣陶 《微波》:“那狠毒的打骂,只是罪愆的责罚。” 2.指责打。《冷眼观》第二七回:“前天有个同乡当弟兄的,因他犯了营规,被大帅责罚了几下。”
责怪zé guài 解释:责怪 zéguài[hop; blame] 责备;怪罪 预料他们会犯一些错误,到那时候不要总是责怪他们 引用解释 责备;怪罪。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谴是责怪,呵是呵叱。”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 戴 夫妇喜女还魂,并不责怪,但难於对 庞 。” 高晓声 《“漏斗户”主》:“真同一个笑话里责怪穷人‘没有米吃为什么不吃肉’的那种混蛋逻辑一样。”
责令zé lìng 解释:责令 zélìng[order] 责成;指令完成某事 因为行为不检而被责令回家去 引用解释 责成并命令。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范文正公 知 苏州 ,年饥,召诸寺主僧,责令处处修造,官亦大兴工役,由是饥民餬口於公私者,日以千数。”《水浒传》第三六回:“都头 赵能 、 赵得 押解 宋江 出官,知县 时文彬 见了大喜,责令 宋江 供状。”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三章:“ 王黼 的这句,可能出自官家的授意或修改,他引经据典地为它辩解,还责令攻击者回答。”
责骂zé mà 解释:责骂 zémà[scold;blame] 用严厉的话责备 他发出一个传单,引起了一片责骂声 引用解释 斥骂;指责咒骂。《魏书·尒朱兆传》:“ 兆 乃隔水责駡 腾 等。” 清 孔尚任 《题从子衍栻画赠郭皋旭》诗:“画成人偶窥,藏之束高架。以兹索者稀,或得免责駡。”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他无法,除了耐心的等待着,而且不断的为不知因的悔过,责骂着自己。”
责难zé nàn 解释:责难 zénàn[rebuke; blame] 指摘责备;非难 作者不应在评价问题上责难他的评论者 引用解释 勉励人做难为之事。《孟子·离娄上》:“责难於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赵岐 注:“人臣之道,当进君於善,责难为之事,使君勉之。” 宋 苏轼 《祭范蜀公文》:“责难之忠,爱莫助之。”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衡 在朝二十餘岁,进退不恒,一代度制,略出其议,奏事亦数以古义责难。” 指责,非难。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自从西医割掉了 梁启超 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
责任zé rèn 解释:责任 zérèn(1) [duty;responsibility]∶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 校长的责任 (2) [blame]∶应承担的过失 推卸责任 引用解释 1.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新唐书·王珪薛收等传赞》:“观 太宗 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洞然不疑。”《元史·武宗纪一》:“是以责任股肱耳目大臣,思所以尽瘁赞襄嘉犹,朝夕入告,朕命惟允,庶事克谐。”《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陛下能责任将帅,令疆埸无事,即天下幸甚。” 2.谓分内应做的事。 宋 司马光 《谏西征疏》:“所愧者圣恩深厚,责任至重。”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曾与老爷当面説过,内患不除,是老爷的责任。” 高晓声 《拣珍珠》:“她是妇女主任,本大队姑娘的思想问题,有责任做些工作。” 3.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五九章:“俺 黄泥乡 ,戴上这么一顶落后的帽子,你们全没有责任哪?”如:追究责任。
责任感zé rèn gǎn 引用解释 自觉做好分内事的心情。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代序)》:“倘若公民平时没有点急功好义的社会责任感,大难临头时争先恐后,只顾自己地乱冲,后果真不堪设想。”《文艺报》1981年第1期:“我觉得这位作家用这些话来唤起文艺工作者肩负起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责任事故zé rèn shì gù 引用解释 工厂、矿山、建筑、交通、医疗及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或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故。 首页上一页2下一页尾页
责怎么读
責 zé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 cì)声。( zhài)本义:债款,债务)
(2) 索取(财物) [ask for;demand]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3)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4) 责备 [reproach;blame;reprove]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过严地责备);责嚷(责备;训斥);责劝(责备并规劝);责黜(责备和贬黜);谴责(严加申斥);责让(责备、谴责);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
(6) 惩罚 [punish]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业,数加笞责。——《新五代史·梁家人传》
(7) 又如:笞责;责惩(责罚惩处);责知(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责杖(以杖刑责罚)
(8) 诘问 [question closely;interrogate]
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汉书·赵严韩张两王传》
(9) 又如:责诘(责问);责究(责问追究)
(10) 责令;要求 [order;demand]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盐铁论·本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赦罪责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责成人之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又如:责报(让人报答;图报);责办(责成办理);责买(责成购买)
词性变化
責 zé
详细解释:
(1) 责任,差使 [duty;responsibility]
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史记·项羽本纪》
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
救护之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专责(专门担负的某项责任);权责(权力和责任);负责(担负责任);卸责(推卸责任);职责(职务和责任);罪责(罪行的责任)
(3) 另见 zhài
基本词义
責 zhài
详细解释:
(1) 欠别人的财物。后作“债”[debt]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
薄敛已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无券契之责。——《管子·轻重乙》
博言负责数百万。——《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书·金滕》
宋多责赂于 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
(2) 另见 zé